Join the forum, it's quick and easy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最新主题

» 范子烨:中古時代的喉音藝術
转:丁芷诺:刘品与“梁祝”的集体创作 Empty2016-05-15, 20:57 由 游魂

» 人生在世,所为何来?(空我道旨要)
转:丁芷诺:刘品与“梁祝”的集体创作 Empty2015-06-11, 18:19 由 游魂

» 以茶送走的一天
转:丁芷诺:刘品与“梁祝”的集体创作 Empty2015-06-11, 18:05 由 游魂

» 较量:中国和日本的第一首白话诗
转:丁芷诺:刘品与“梁祝”的集体创作 Empty2015-06-09, 10:55 由 游魂

» 即兴《无题之诗》(朵渔诗集《最后的黑暗》悦读中。。。)
转:丁芷诺:刘品与“梁祝”的集体创作 Empty2014-02-27, 00:11 由 君临

» 我的宇宙观:创一新字,代替老子的道,成就我今生的修行
转:丁芷诺:刘品与“梁祝”的集体创作 Empty2013-12-19, 00:37 由 君临

» 四滴茶
转:丁芷诺:刘品与“梁祝”的集体创作 Empty2013-12-19, 00:33 由 君临

» 女史(二十六):茅司
转:丁芷诺:刘品与“梁祝”的集体创作 Empty2013-12-07, 13:11 由 雨雨1980

» 一首好诗的凄美传说
转:丁芷诺:刘品与“梁祝”的集体创作 Empty2013-12-07, 13:05 由 雨雨1980

» 逍遥谷游心录
转:丁芷诺:刘品与“梁祝”的集体创作 Empty2013-12-05, 14:11 由 君临

» 随身卷子(乙本)1
转:丁芷诺:刘品与“梁祝”的集体创作 Empty2013-10-31, 22:56 由 杨典

» 钟颂——悼念广陵琴家林友仁先生并记二三事
转:丁芷诺:刘品与“梁祝”的集体创作 Empty2013-10-31, 22:53 由 杨典

» 薛仁明:太史公與孔子覿面相逢
转:丁芷诺:刘品与“梁祝”的集体创作 Empty2013-09-27, 19:30 由 薛仁明

» 新书《随身卷子:百衲本笔记野史、诗、念头与妖灯鬼火录》出版、目录、序言与预售地址
转:丁芷诺:刘品与“梁祝”的集体创作 Empty2013-09-14, 14:54 由 杨典

» 单鹄寡凫——汉人刘歆与宋人虞汝明对琴史的误读
转:丁芷诺:刘品与“梁祝”的集体创作 Empty2013-09-14, 02:45 由 欧南

» 展览馆不会空空的
转:丁芷诺:刘品与“梁祝”的集体创作 Empty2013-09-12, 21:46 由 克文

» 十三首摇荡心目的微型诗
转:丁芷诺:刘品与“梁祝”的集体创作 Empty2013-09-06, 23:28 由 君临

» 《知觉》2013年8月刊总第23期
转:丁芷诺:刘品与“梁祝”的集体创作 Empty2013-08-01, 15:25 由 酸枣小孩

水墨习作一张

2013-06-15, 00:31 由 杨典

转:丁芷诺:刘品与“梁祝”的集体创作 …

附件
转:丁芷诺:刘品与“梁祝”的集体创作 Attachment11111.jpg
您无权下载这里的附件。
(138 Kb) 下载0次
[ 完整阅读 ]
花磎迹见泷行书《前赤壁赋》

2013-04-01, 13:09 由 杨典

图:藏花

附件
转:丁芷诺:刘品与“梁祝”的集体创作 Attachment书法 001.jpg
您无权下载这里的附件。
(58 Kb) 下载0次
转:丁芷诺:刘品与“梁祝”的集体创作 Attachment书法 002.jpg
您无权下载这里的附件。
(53 Kb) 下载0次
转:丁芷诺:刘品与“梁祝”的集体创作 Attachment书法 003.jpg
您无权下载这里的附件。
(56 Kb) 下载0次
[ 完整阅读 ]
银阁寺及其门前枯山水

2013-01-24, 11:48 由 杨典

转:丁芷诺:刘品与“梁祝”的集体创作 …

附件
转:丁芷诺:刘品与“梁祝”的集体创作 Attachment银阁寺1.jpg
您无权下载这里的附件。
(85 Kb) 下载0次
[ 完整阅读 ]

2 posters

    转:丁芷诺:刘品与“梁祝”的集体创作

    杨典
    杨典
    Admin


    帖子数 : 1579
    注册日期 : 11-03-14

    转:丁芷诺:刘品与“梁祝”的集体创作 Empty 转:丁芷诺:刘品与“梁祝”的集体创作

    帖子 由 杨典 2011-09-07, 09:45

    刘品怎样领导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


    丁芷诺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问世五十余年,受到了广大音乐爱好者的肯定,但对外界来说,其中存在一些令人困惑不解的问题。例如:
    是谁先有要创作“梁祝”的想法?即: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究竟是谁的创意?
    何占豪和陈钢这两个背景完全不同的年轻人,是怎么聚到一起进行创作的?
    当时所提倡的“三结合(领导,专家,群众)”是否只是1958年那个时代的特殊现象,今后再不可能产生了?
    正因为这些问题未得到解答,由此出现了各种奇怪的现象。例如:
    论作曲技术,当时的何占豪显然不如陈钢,因此有人就在节目单上把陈钢的名字放到了何占豪的前面, 有时索性只写陈钢一人名字.
    也有人说,陈钢当时才是个学生,这之前从未写过大型作品,这其中肯定是指导老师丁善德教授的作用。因此,有丁的学生强烈要求署上丁善德的名字,并认为应排名在第一位。
    更有人在别人的鼓动下,越想自己越伟大,就把“梁祝”的成功总结为某人的作用是“民族化”,某人的作用是“国际化”,等等。
    我作为“梁祝”整个创作过程的参与者之一,想在刘品逝世三周年之际,对当年的历史情景,以及刘品在“梁祝”创作过程中的作用,做一简要回顾。
    是谁先有了要创作具有民族风格的小提琴协奏曲的想法?——是刘品。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刘品和他当时的同学朱迪、陈稼华、王蔼林等一起,经常讨论怎样用西洋乐器演奏出中国的民族音乐。这可能因为他们都是来自部队的进修生, 思想比较成熟, 对***在延安时期对文艺工作的教导印象较深:“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 “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
    在1958年春,刘品作为上音管弦系党支部书记,便开始了小提琴民族化的实践,一步又一步地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为使全系师生从思想上提高对民族化的认识,刘品领导的党支部用了三天时间,在系里展开了“要不要民族化”的大辩论。针对当时的许多观点,如:“马思聪的作品已经民族化了,还用得着我们吗?”;“手指在琴弦上滑来滑去,把琴的把位都搞乱了”;“我们是拉琴的,作曲是作曲系的事情”……;经过摆事实、讲道理,最后全系思想统一到”虽然马思聪先生用民歌写了不少小提琴作品,但还需要更多让群众听得懂的好作品,”“管弦系的青年学生也应该学习俄罗斯民族乐派,创造出中国的小提琴民族乐派”。这是思想酝酿的阶段。
    第二,为在组织上落实民族化的工作,确定以何占豪为骨干,加上几位从附中升上来的丁芷诺、沈西蒂、张欣、朱英等同学,成立了管弦系“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做了具体分工,何、丁负责创作,张、朱负责收集资料作理论探讨,沈西蒂以及随后参加小组的俞丽拿,沈榕负责新作品演奏。由于刘品考虑到民族化作为实验,有可能失败,为了保护人才,起先没有让俞丽拿等参加。
    第三,组织管弦系学生自己动手创作、改编乐曲。在实验小组的带动下,同学们自己编写,自己演奏,创造出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乐曲,如:小提琴独奏《二泉映月》、《梆子风》、小提琴齐奏《四季调》、《山区公路通了车》、弦乐四重奏《小梁祝》小乐队《江南好》、等等。由于新作品不断涌现,系里经常举行新作品音乐会。在学生中涌现出了一批业余作曲家,如阿克俭、屠巴海、谭蜜子、梁寿祺等。
    第四,1958年十月中旬,院领导将不同专业的学生,混合编成六个团队,分别到六个不同的省进行“六边”(边劳动,边宣传,边采风,边创作,边演出,边学习)活动。管弦系实验小组成员与声乐系部分学生,还有作曲系的陈钢等,组成了“浙江队”。在开往温州的船上,实验小组讨论落实“六边”中的创作计划时,提出要创作一个小提琴协奏曲,向明年的国庆十周年献礼。当时,先设想了“大炼钢铁”和“全民皆兵”两个题材,何占豪又增加了“梁祝”。三个题材上报院领导后,大家随即投入了劳动、学习、宣传等紧张的生活中,暂时忘记了创作的事。直到刘品乘船赶到温州,才知道院领导已选定“梁祝”这个题材。当何占豪觉得自己没有学过作曲,无法创作这样大型作品的时候,刘品花了一个晚上,边听何哼唱越剧的各种唱腔,边给何打气,鼓励他说:你们一定能搞出来。这促使何占豪下了决心,一定要写好“梁祝”。由于过于投入,以至演出时打鼓都忘记了。
    第五,“六边”活动结束,何占豪带着他和我两人写成的“梁祝”初稿给刘品看。刘品以较高的艺术眼光和对创作这部大型乐曲的责任感,认为这个初稿“不行”。他对我说:看来真要创作一部大型音乐作品,还得要争取专家的帮助。你回去对你父亲(丁善德)说说,请他来指导“梁祝”的创作,并请他说服他的学生陈钢也参加(我们曾邀请过陈钢,但他因要写毕业作品没同意)。刘品这一关键性的意见得到了党委书记孟波和我父亲的支持。从此“梁祝”就在我父亲的指导下,开始进入了后期创作的阶段。我父亲每周给何占豪、陈钢上课,对“梁祝”的创作做具体指导,如“是否采用奏鸣曲式”、“是用单乐章还是用多乐章”、“‘梁祝’的故事情节如何与西洋曲式统一”等等,都是在我父亲把关下敲定的。党委书记孟波,也十分关心”梁祝”的创作.指出"投坟化蝶"不应说成是封建迷信,而是代表了人民美好理想的浪漫主义.
    第六,当“梁祝”创作已基本定稿时,刘品让管弦系小提琴教研组,组织几乎所有学习小提琴专业的学生,都以“梁祝”作为专业课内容进行练习。在此基础上,很快就确定了俞丽拿和沈榕重点准备,担任正式演出的独奏者。正式选拔的时候,她俩在大礼堂的舞台上轮流反复演奏。除本系师生外,还欢迎全院师生共同聆听、比较、各抒己见,使她们的演奏逐渐完善。当时台上台下,人们专注、沉醉于她们俩精心演奏的每一个细节,那气氛如同节日般的热烈。与此同时,刘品又请小提琴教师赵志华、陈又新,在实验小组对演奏“梁祝”的一些特殊技法探索的基础上写成理论文章加以总结。
    当时,“梁祝”的排练已成为整个管弦系师生共同的兴奋点,每个人都为自己能在“梁祝”诞生的过程中出一份力量而感到光荣。例如赵志华在“惜别”那一段中就加上了动人的一句。各声部排练中,对配器、弓法、力度等方面,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也在陈钢因遗失了总谱后参与了“小快板”那一段的配器。
    这就是作为系党支部书记的刘品,在“梁祝”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中的作用:把发展民族化事业的先进思想,转化为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的过程,是一个艺术团队的创作过程,而刘品就是这个团队的灵魂人物。今天回过头来想想:
    如果没有刘品具体的组织和推动,还会有实验小组及其一系列创作成果吗?
    在何占豪当初没有信心时,如果没有刘品的竭力引导和鼓励,何占豪和我会投入“梁祝”的创作吗?
    如果没有刘品及时争取专家的指导,调整从单纯的业余创作,到业余和专业的结合,还会有今天的“梁祝”吗?
    纵观国内外大型的艺术创作,大都是以团队完成的。张艺谋的电影创作,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制作,日本名导演黑泽明的团队制作,无一不是如此。毫无疑问,“梁祝”就是一次成功的团队创作实践。只是成功后的刘品“躲”了起来,以至我们至今找不到一张刘品和“梁祝”有关的照片,也找不到一篇论述他对“梁祝”贡献的文章。这固然是他一生视个人名利如浮云,不屑于向人们张扬自己曾做过些什么。然而作为他的同时代人,曾在他的领导下,为小提琴民族化事业共同贡献宝贵青春的我们,有责任向所有珍爱“梁祝”的音乐爱好者,还原“梁祝”创作过程的历史真相,不应该任由一些奇谈怪论蒙蔽他们。否则对于广大的音乐爱好者就太不公平了。
    avatar
    欧南


    帖子数 : 248
    注册日期 : 11-04-26

    转:丁芷诺:刘品与“梁祝”的集体创作 Empty 回复: 转:丁芷诺:刘品与“梁祝”的集体创作

    帖子 由 欧南 2011-09-10, 00:12

    他们斗了几十年,就是因为署名的问题。其实何必呢?

    何占豪熟悉越剧音调,但技术(配器)不如陈刚。就像一个人出米,一个人酿酒一样。珠联璧合,也是佳话。

    说白了《梁祝》,也是区域性的经典。放在西方音乐的角度来说。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就可以盖过它。

    蝇头小利之争出不了大师,很可悲的中国音乐。
    avatar
    欧南


    帖子数 : 248
    注册日期 : 11-04-26

    转:丁芷诺:刘品与“梁祝”的集体创作 Empty 回复: 转:丁芷诺:刘品与“梁祝”的集体创作

    帖子 由 欧南 2011-09-10, 02:57

    当年,俺也给丁芝诺录过音,其实都明白,混饭吃而已,无关乎音乐。

    混饭吃,无非就是赚钱。想傲慢,要有音乐……。
    杨典
    杨典
    Admin


    帖子数 : 1579
    注册日期 : 11-03-14

    转:丁芷诺:刘品与“梁祝”的集体创作 Empty 回复: 转:丁芷诺:刘品与“梁祝”的集体创作

    帖子 由 杨典 2011-09-10, 10:12

    哈哈,欧南兄依然激烈也。

    丁此文无异于说:梁祝是我党干部写的:)这更让人挠头了哈。

      目前的日期/时间是2024-04-20, 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