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n the forum, it's quick and easy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最新主题

» 范子烨:中古時代的喉音藝術
普通读者•门还是太宽了(下) Empty2016-05-15, 20:57 由 游魂

» 人生在世,所为何来?(空我道旨要)
普通读者•门还是太宽了(下) Empty2015-06-11, 18:19 由 游魂

» 以茶送走的一天
普通读者•门还是太宽了(下) Empty2015-06-11, 18:05 由 游魂

» 较量:中国和日本的第一首白话诗
普通读者•门还是太宽了(下) Empty2015-06-09, 10:55 由 游魂

» 即兴《无题之诗》(朵渔诗集《最后的黑暗》悦读中。。。)
普通读者•门还是太宽了(下) Empty2014-02-27, 00:11 由 君临

» 我的宇宙观:创一新字,代替老子的道,成就我今生的修行
普通读者•门还是太宽了(下) Empty2013-12-19, 00:37 由 君临

» 四滴茶
普通读者•门还是太宽了(下) Empty2013-12-19, 00:33 由 君临

» 女史(二十六):茅司
普通读者•门还是太宽了(下) Empty2013-12-07, 13:11 由 雨雨1980

» 一首好诗的凄美传说
普通读者•门还是太宽了(下) Empty2013-12-07, 13:05 由 雨雨1980

» 逍遥谷游心录
普通读者•门还是太宽了(下) Empty2013-12-05, 14:11 由 君临

» 随身卷子(乙本)1
普通读者•门还是太宽了(下) Empty2013-10-31, 22:56 由 杨典

» 钟颂——悼念广陵琴家林友仁先生并记二三事
普通读者•门还是太宽了(下) Empty2013-10-31, 22:53 由 杨典

» 薛仁明:太史公與孔子覿面相逢
普通读者•门还是太宽了(下) Empty2013-09-27, 19:30 由 薛仁明

» 新书《随身卷子:百衲本笔记野史、诗、念头与妖灯鬼火录》出版、目录、序言与预售地址
普通读者•门还是太宽了(下) Empty2013-09-14, 14:54 由 杨典

» 单鹄寡凫——汉人刘歆与宋人虞汝明对琴史的误读
普通读者•门还是太宽了(下) Empty2013-09-14, 02:45 由 欧南

» 展览馆不会空空的
普通读者•门还是太宽了(下) Empty2013-09-12, 21:46 由 克文

» 十三首摇荡心目的微型诗
普通读者•门还是太宽了(下) Empty2013-09-06, 23:28 由 君临

» 《知觉》2013年8月刊总第23期
普通读者•门还是太宽了(下) Empty2013-08-01, 15:25 由 酸枣小孩

水墨习作一张

2013-06-15, 00:31 由 杨典

普通读者•门还是太宽了(下) …

附件
普通读者•门还是太宽了(下) Attachment11111.jpg
您无权下载这里的附件。
(138 Kb) 下载0次
[ 完整阅读 ]
花磎迹见泷行书《前赤壁赋》

2013-04-01, 13:09 由 杨典

图:藏花

附件
普通读者•门还是太宽了(下) Attachment书法 001.jpg
您无权下载这里的附件。
(58 Kb) 下载0次
普通读者•门还是太宽了(下) Attachment书法 002.jpg
您无权下载这里的附件。
(53 Kb) 下载0次
普通读者•门还是太宽了(下) Attachment书法 003.jpg
您无权下载这里的附件。
(56 Kb) 下载0次
[ 完整阅读 ]
银阁寺及其门前枯山水

2013-01-24, 11:48 由 杨典

普通读者•门还是太宽了(下) …

附件
普通读者•门还是太宽了(下) Attachment银阁寺1.jpg
您无权下载这里的附件。
(85 Kb) 下载0次
[ 完整阅读 ]

2 posters

    普通读者•门还是太宽了(下)

    看山听水
    看山听水


    帖子数 : 61
    注册日期 : 11-04-19

    普通读者•门还是太宽了(下) Empty 普通读者•门还是太宽了(下)

    帖子 由 看山听水 2011-08-23, 17:59


    8

    果然,在《兄弟》中,出场姿势还是蹲着。地点是厕所,五谷轮回之地,倒也有趣;眼睛依然是余华的,跟《十八岁出门远行》时一样,兴致勃勃,眼前一切都有趣有情——在少年李光头的眼中,那一排五个屁股:一个小屁股,一个胖屁股,两个瘦屁股和一个不瘦不胖的屁股……五个屁股里它最圆,圆得就像是卷起来一样,绷紧的皮肤让他看见了上面微微突出的尾骨……他想看一看尾骨另一端的阴毛……就在他快要看到女人的阴毛时,他被生擒活捉了……(上海文艺2005版《兄弟》上部,3页)谁看到这段文字,能不莞尔一笑呢?

    当然,这一段里也有瑕疵,“阴毛”这个词一经写出,就像刺一样扎进句子里,将成年人的猥琐、亵渎和油滑扎进少年兴致勃勃的情趣里,将站起来后的伪善、批评、叙事欲望、道德整合扎进蹲下身时的好奇、惊奇、书写乐趣和情心荡漾里。
    9

    论者咸有《兄弟》上下部不协调之言论,大概多推重上部,而皆以下部为全无足取。一种批评的天真,或者油滑。忽略了作家的真诚,动辄以道德评论代替文学评论,以事实判断代替文学欣赏,此类评论,除却口水的意义外(因为天真),只剩下一些上不得台面的心思了(可谓油滑)。

    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看,应该相信作家自白的真诚:这是两个时代相遇以后的小说……连接这两个时代的纽带就是这兄弟两人,他们的生活在裂变中裂变,他们的命运和两个时代一样地天翻地覆,最终他们必须恩怨交集的自食其果(后记,余华,2005版《兄弟》封底)。

    而那根刺,也就扎在作家的这种真诚里。
    10

    简单来说,这根刺可以命名为姿态,或者欲望。站起来的姿态,或站起来的欲望。

    也许是蹲的太累了,在《兄弟》中,余华尝试站起来平视众生,以一种历史的态度来平视这个时代,加以解释,也就是他所说的“连接这两个时代的纽带就是这兄弟两人……最终他们必须恩怨交集的自食其果。”

    “恩怨交集”、“自食其果”,余华用这样两个词来形容这个时代,形容这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恩怨交集”为因,自然就有“自食其果”的果,余华的宿命论在《兄弟》中显露无疑,但他的宿命论没有格非那种书斋里的忧郁:再透明的窗子也是窗子,隔着窗子看世界,似乎是在观看,实际上将自己封闭在了一个忧郁的空间里。余华的宿命论别有抱负;“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过剑门”,他的宿命论就类似于此: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行走中体会苍生苍凉,面目中依稀可看出遗传下来的文人的置身事外(或者世外?),涂了点西风渐盛后知识分子批判话语的脂粉,说到底还逃不过“看着你起高楼、看着你楼塌了”的明智或者酸腐。

    汉语语境中的“独立”。“独立寒秋”。近日,听说余华新写了本杂谈,以“十个词”来概括今日中国乱象,那本书没看过,只从网上新闻里看到就中有个“山寨”。他又是在“山寨”什么呢?一种形象:潇潇暮雨,寒秋独立,看江山寥廓、世事纷纭?或者是江山孤寂、人情喧噪?
    11

    蹲着总是一种习惯,一时半会很难改掉。于是《兄弟》里有了这样的文字:李兰在经历了一年多的犹豫后,终于在一个月光明媚的深夜,抱着李光头悄悄地来到了街道上。她低下的头都贴在了儿子的脸上,她沿着墙根快速地走动着,只有在她确定前后都没有脚步声的时候,她才会放慢自己的步伐,抬起了自己的头,看着天空里一轮皎洁的明月,沐浴着夜风凉爽的吹拂。她喜欢站在空空荡荡的桥上,凝视着河水在月光里闪闪发亮,一波一波永无止境地荡漾过去。她抬起头来时,河边的树木在月光里安静得像是睡眠中的树木,伸向空中的树梢挂满了月光,散发着河水一样的波纹。还有飞舞的萤火虫,它们在夜空里上下跳跃前后飞翔时起伏不止,像是歌声那样的起伏。(上海文艺2005版《兄弟》上部,33页)

    优美的抒情诗。在这段文字中,没有隐喻,没有象征,只有人的感情流动在月色夜光中,去除了一切抽象概念包装后的很纯粹的忧郁和希望,还有诗意;“她……,她……”,这段文字中最抒情的地方里“她”字出现在每一个句字的起头,主语人称指代的一唱三叹,好似头韵,提起了句子向前铺设蔓延的欲望:这就是“赋”啊!

    同样的文字,《兄弟》上下部都有。上部里李兰宋凡平夫妻感情的炙热处、宋刚李光头小兄弟感情的真挚处——同样出现在下部开始时——,下部中宋刚林红爱情的甜蜜处、宋刚漫游江湖时的苦涩处,等。此类文字里绝少隐喻和象征,只有人和人最纯粹的感情流露;设身处地,同呼吸、同感情、同命运——蹲下来,降低姿态,更能感觉到呼吸,感受到感情,感悟到命运。

    但就像封面不协调的肖像,《兄弟》里还有另一种句子:光屁股的李光头竟然带着一顶煤矿工人的帽子……看到林红怔在哪里,“啪”地一声打亮了矿灯,一束光芒照亮了林红的下身,李光头得意洋洋的说,这下要好好欣赏林红的处女膜了……(上海文艺2005版《兄弟》下部,436页)

    还有什么能比这段描写更恶劣的?不,事件本身不恶劣——事件是没有恶劣和不恶劣的——,恶劣的是书写。文字充满了揶揄,充溢了隐喻,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含义都在别处——,而那个别处,除了一个摆着独立姿态的作家和他那不停的叹息、浮在嘴角的宿命似的微笑外,空无一物。
    12

    因为空无一物,作家手里无所凭借,就只能借助隐喻、象征……种种语言的变形,来满足自己站起来后一书胸臆的欲望。

    可这些隐喻和象征又是多么的幼稚和滑稽啊!“刘作家”、“赵诗人”、“余拔牙”、“王冰棍”……还有那无所不在的刘镇群众,《兄弟》中志向远大的构造了一个用身份来隐喻现实的世界,可这种隐喻手段太低劣,让人一眼就看穿了书写者私底下的心思,隐喻变成了明喻,还是如“那张脸长的像朵花”般的陈词滥调的明喻。此类陈词滥调在在皆是:上部里李光头的父亲溺屎尿而死,李光头自小就显露出的超人的性能力,下部里李光头从垃圾堆里做起的传奇似的发迹经历,宋钢的倒霉经历,处美女大赛……

    很难相信,写过《现实一种》和《活着》的余华,习惯了蹲在一旁打量人群、现实、历史的抒情的细腻的余华,竟然粗暴至此:用一种简单的道德叙事的批判思维,来推动人物的命运和时代的命运,用更简单的隐喻任意蹂躏文字本身的柔美和宽阔。这不是上下部分裂的问题,《兄弟》自下笔伊始,就是分裂的产物:蹲下来时,他的眼光受到了限制,但也更为专注,专注于人本身的脆弱的喜怒哀乐,文字所到之地也就更为幽深,站起来后看似眼光更广阔,但说话的愿望太重,文字指向太显著,反而更狭窄了,只有粗暴的隐喻和简单的批判叙事思维。

    不得不概叹,出语当慎言。在《后记》里,余华引了耶稣的话“你们要走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得,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语皆成谶,当蹲下来的时候,余华走的是窄门,文字在抒情的观照中向永生挺进,站起来了,看似前方宽阔了,看到的却只能是茅盾笔下一排排向前的白杨树——这又是宿命了,作家从茅草屋顶的普通家居里出发,沿着风景单调的大路一路走去,几乎是行进在虚无之中,也同样行进在迷宫里——路反而越走越向歧途而去。
    杨典
    杨典
    Admin


    帖子数 : 1579
    注册日期 : 11-03-14

    普通读者•门还是太宽了(下) Empty 回复: 普通读者•门还是太宽了(下)

    帖子 由 杨典 2011-08-23, 18:05

    看山兄的批评也很幽默:)

      目前的日期/时间是2024-05-07, 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