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打坐、走火入魔与古本“内经图”之秘密释义
尺寸:100cmX140cm 绷布综合材料 2011年
2011年啸工作室总结
今年出版作品
《肉体的文学史》(20万字,台湾秀威出版社)
《七寸》(禁诗II)(12万字,东人境庐文化公司)
《异端少年诗》(8万字,天天艺术文化有限公司)
《旧火添薪:里尔克“致奥尔弗斯十四行诗”异译本》(不是基金出版)
今年在各地杂志、报刊和民刊发表杂文、书评与诗若干:
《时代周报》
《观典》
《礼志》
《后天》
《诗建设》
《新诗》
《反克》
《诗历》
《今晚报》等
写作与发表杂文共计约8万字。
今年成立论坛:
四月以来,与文友沈方、朵渔、商略、陈均、袁虹、疏约、欧南、逸琰等兄,发起成立了一个“枯山水”文学艺术论坛。旨在为有兴趣一起探讨、或有默契的朋友圈出一块方便交流的场地。“枯山水”论坛人一直不多,但发帖品质都比较高。所谓静水深流,如传统山林书院一般,可以为闲情偶寄者绝佳之去处。在此要感谢大家的支持。
今年古琴教学:
约120小时。或许更少吧,因实在忙不过来。
主动上门求学的,我一定仍会认真教课,一如既往。但我不主动招生。
今年绘画作品:
《清热上火图》
《孤山镜像图》
《打坐、走火入魔与古本“内经图”之秘密释义》等
还画了 一些小画,从略。并着手整理画册,有望明年春季出版。
今年的影视剧本创作
夏天,写一部年代戏电视剧本分集故事。(片名从略)
秋天至年底,前后完成两部商业电影剧本(共约八万字),有待明年开机。(片名从略)
今年的出版,其实不太顺利。最大的遗憾,是我的一本重要的随笔集,在几个出版社审了半年,因政审的敏感与商业环境的局限,至年底依然未能通过出版。这本随笔是近年来写作的一部有自传性质的回忆文章与人物传,约21万字。本来图书公司拟定10月即出版,但一直拖到年底也未果。据说即便通过了,目前书号也发不下来。因现在图书公司积压着无数的书号,而且都是通过了终审的。不发书号,是要等换届,看风向。另有传言,今年有不少出版社被关闭。这已充分表现了中国的书籍审查制度,已经到了严重干扰文化传播与市场的程度。很无奈。
今年首先要感谢的人,是方舟、陈均、蔡登山、云从龙、李逸琰、凌越和春春。没有他们,很多书稿与文章恐怕不会这么快就进入 印刷流程,或见诸报端,或顺利出版。尤其是方舟和李逸琰对《七寸》一书的无私援助,我深表感谢。
今年夏天时,对我震动最大的事情是四川之行。我带家人回了一趟成都和重庆。山河巨变。虽然与早年的朋友林克、柏桦、子午、费声等再次相聚于蜀地,但现在的成都,尤其是重庆,完全不再是我少年时代的样子了。到处都拆光了。往事与往事中的建筑一起被夷为平地。全国都被修成了同样一个复制品。回老家,和去王府井步行街完全一样。故乡在哪里?故乡在城外垃圾站的灰烬里。重庆只剩下了一个经纬度,或一个坡度。在这个经纬度或坡度上,长出了另外一个完全和重庆与故乡没关系、也和我们自己没关系的后现代楼群。我无法判断它是一片写字楼、集成电路还是瘤子。总之,对中国人来说,故乡已是一个外地。而在外地倒是能偶尔想起故乡。
今年自春至夏,《禁诗》连续获得了两个诗歌奖:“后天诗歌奖”与“银川国际鸿派诗歌奖经典诗集奖”。这要感谢江雪、王西平等两位主办人对我作品的喜爱和支持,当然也要感谢众位评委对拙著的认同。
今年在影视剧本的创作与合同上,得感谢冯琦兄与天昊兄的充分信任。其实,对于目前的中国电影产业和意识观念,我们这一代人,已经算是老头了。
电影首先是工业与科学技术产业,然后才是商业、文化与大众传媒等。其中,从早期默片时代前后的电影,到卢米埃尔或格里菲斯,本来具有充分的艺术性与思想性,但却一直被所谓正宗的文化艺术界与知识分子们排斥,认为那不过是游戏。而当电影被好莱坞商业化以后,二战后的艺术片(包括从法国新浪潮、意大利新新现实主义、德国表现主义、戈达尔、安迪-瓦霍尔、伯格曼、塔可夫斯基、爱森斯坦等到今天泛滥的中国地下电影、独立影片与纪录片),却反而又被圈禁在文化艺术界之内,不能发展(把电影生生分成商业片和文艺片,这本来是文艺青年们自己搞的)。虽然斯皮尔伯格本来以黑泽明为导师,而《阿凡达》与《盗梦空间》的始祖不过就是《一条安达卢西亚的狗》,美国大片再大,也没能超过莎士比亚或亚里士多德的三一律,但这并不影响“文艺”。可是如果独立电影拍得还没有贝克特的戏剧好看,那其实挺影响“文艺”的。最起码很影响我们学习的文艺时间。因为有那时间,我不如多看一本好书。而很多现在的独立电影,往往却感觉拍得很“业余”。这种业余不是其表达内容的问题,而是技术性上的业余。技术性的业余也会让导演显得业余。完全把责任推给投资的多少,显然是不客观的。小成本投资也可以在叙事方式上很到位,而不是用简单的摄影来遮蔽语言的贫乏。因为工业与商业的技术,在逻辑上并不影响文化和艺术。布面精装本诗集,就一定会比手抄本更俗吗?
任何事情做得好不好,都是方式的问题。说到底,很多的中国电影从业人员其实完全不懂电影的工业、商业与文化三位一体之关系。文青们看了点DVD ,上过几天网,读过几本小说或玩了几次数码,就觉得自己能当商业编剧或独立导演了。这也实在太瞧不起电影工业这个庞然大物了。况且,中国的电影还远没有形成工业,顶多只算媒体,搞不好还只是个国家宣传媒体和官方话语权的“影印版”。说到底,我们还没有用文艺片批评商业片的力气和资本,因为我们自己还在疲于奔命呢。
记得乔治-萨杜尔在《电影通史》第一卷,开篇很多地方,都把电影比喻为歌德《浮士德》中,华格纳博士发明的那个没有身体,没有性别,只靠光存在的小人儿贺蒙古拉斯。它不会成长。电影的确具有这样的诗性。这种诗性,不仅文艺片如此,商业片也必然如此。因为贺蒙古拉斯是华格纳博士的幻想之物,而非实体。(我看村上春树《1Q84》中的那个“小小人”,其原始雏形设计也是从这儿来的。只不过谁都知道《浮士德》,但真正一行一行读过的人很少。而比较过郭沫若译本与董问樵译本的人更少了)就是到了3D时代,贺蒙古拉斯也是3D贺蒙古拉斯罢了。太阳底下无新事,什么东西都有源头。因为人类的所有意象形式,无论分布在工业、商业或文化中,还是分布在书籍、光影或电子上,本质都是一样的。
行了,我啰嗦得有点多了。
韩寒说得好:“文化就像生殖器,人人都有。但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掏出来”。(不好意思,我最近在学习他的杂文,一不小心,就把韩寒也掏出来用了一下)。
其实今年的天下事很多,莫谈国是时,那家事就算第一吧。每天忙这忙那,也不能忘了做饭扫地,练琴写作。最近购得旧版图书三十余本,可为长夜遣怀之物。而在电脑边焦头烂额或磨皮擦痒时,核桃会忽然跑进书房来对我说:“走,出去喝茶去吧”。于是我的烦闷便一扫而空了。她的声音与目光,她的成长,才是今年我最大的收获。
特此小记。顺祝各位新年快乐!
2011-12-28
由杨典于2012-01-04, 19:02进行了最后一次编辑,总共编辑了3次
2016-05-15, 20:57 由 游魂
» 人生在世,所为何来?(空我道旨要)
2015-06-11, 18:19 由 游魂
» 以茶送走的一天
2015-06-11, 18:05 由 游魂
» 较量:中国和日本的第一首白话诗
2015-06-09, 10:55 由 游魂
» 即兴《无题之诗》(朵渔诗集《最后的黑暗》悦读中。。。)
2014-02-27, 00:11 由 君临
» 我的宇宙观:创一新字,代替老子的道,成就我今生的修行
2013-12-19, 00:37 由 君临
» 四滴茶
2013-12-19, 00:33 由 君临
» 女史(二十六):茅司
2013-12-07, 13:11 由 雨雨1980
» 一首好诗的凄美传说
2013-12-07, 13:05 由 雨雨1980
» 逍遥谷游心录
2013-12-05, 14:11 由 君临
» 随身卷子(乙本)1
2013-10-31, 22:56 由 杨典
» 钟颂——悼念广陵琴家林友仁先生并记二三事
2013-10-31, 22:53 由 杨典
» 薛仁明:太史公與孔子覿面相逢
2013-09-27, 19:30 由 薛仁明
» 新书《随身卷子:百衲本笔记野史、诗、念头与妖灯鬼火录》出版、目录、序言与预售地址
2013-09-14, 14:54 由 杨典
» 单鹄寡凫——汉人刘歆与宋人虞汝明对琴史的误读
2013-09-14, 02:45 由 欧南
» 展览馆不会空空的
2013-09-12, 21:46 由 克文
» 十三首摇荡心目的微型诗
2013-09-06, 23:28 由 君临
» 《知觉》2013年8月刊总第23期
2013-08-01, 15:25 由 酸枣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