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n the forum, it's quick and easy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最新主题

» 范子烨:中古時代的喉音藝術
易中天:心灵被阉割的文人只会剩下腔调 Empty2016-05-15, 20:57 由 游魂

» 人生在世,所为何来?(空我道旨要)
易中天:心灵被阉割的文人只会剩下腔调 Empty2015-06-11, 18:19 由 游魂

» 以茶送走的一天
易中天:心灵被阉割的文人只会剩下腔调 Empty2015-06-11, 18:05 由 游魂

» 较量:中国和日本的第一首白话诗
易中天:心灵被阉割的文人只会剩下腔调 Empty2015-06-09, 10:55 由 游魂

» 即兴《无题之诗》(朵渔诗集《最后的黑暗》悦读中。。。)
易中天:心灵被阉割的文人只会剩下腔调 Empty2014-02-27, 00:11 由 君临

» 我的宇宙观:创一新字,代替老子的道,成就我今生的修行
易中天:心灵被阉割的文人只会剩下腔调 Empty2013-12-19, 00:37 由 君临

» 四滴茶
易中天:心灵被阉割的文人只会剩下腔调 Empty2013-12-19, 00:33 由 君临

» 女史(二十六):茅司
易中天:心灵被阉割的文人只会剩下腔调 Empty2013-12-07, 13:11 由 雨雨1980

» 一首好诗的凄美传说
易中天:心灵被阉割的文人只会剩下腔调 Empty2013-12-07, 13:05 由 雨雨1980

» 逍遥谷游心录
易中天:心灵被阉割的文人只会剩下腔调 Empty2013-12-05, 14:11 由 君临

» 随身卷子(乙本)1
易中天:心灵被阉割的文人只会剩下腔调 Empty2013-10-31, 22:56 由 杨典

» 钟颂——悼念广陵琴家林友仁先生并记二三事
易中天:心灵被阉割的文人只会剩下腔调 Empty2013-10-31, 22:53 由 杨典

» 薛仁明:太史公與孔子覿面相逢
易中天:心灵被阉割的文人只会剩下腔调 Empty2013-09-27, 19:30 由 薛仁明

» 新书《随身卷子:百衲本笔记野史、诗、念头与妖灯鬼火录》出版、目录、序言与预售地址
易中天:心灵被阉割的文人只会剩下腔调 Empty2013-09-14, 14:54 由 杨典

» 单鹄寡凫——汉人刘歆与宋人虞汝明对琴史的误读
易中天:心灵被阉割的文人只会剩下腔调 Empty2013-09-14, 02:45 由 欧南

» 展览馆不会空空的
易中天:心灵被阉割的文人只会剩下腔调 Empty2013-09-12, 21:46 由 克文

» 十三首摇荡心目的微型诗
易中天:心灵被阉割的文人只会剩下腔调 Empty2013-09-06, 23:28 由 君临

» 《知觉》2013年8月刊总第23期
易中天:心灵被阉割的文人只会剩下腔调 Empty2013-08-01, 15:25 由 酸枣小孩

水墨习作一张

2013-06-15, 00:31 由 杨典

易中天:心灵被阉割的文人只会剩下腔调 …

附件
易中天:心灵被阉割的文人只会剩下腔调 Attachment11111.jpg
您无权下载这里的附件。
(138 Kb) 下载0次
[ 完整阅读 ]
花磎迹见泷行书《前赤壁赋》

2013-04-01, 13:09 由 杨典

图:藏花

附件
易中天:心灵被阉割的文人只会剩下腔调 Attachment书法 001.jpg
您无权下载这里的附件。
(58 Kb) 下载0次
易中天:心灵被阉割的文人只会剩下腔调 Attachment书法 002.jpg
您无权下载这里的附件。
(53 Kb) 下载0次
易中天:心灵被阉割的文人只会剩下腔调 Attachment书法 003.jpg
您无权下载这里的附件。
(56 Kb) 下载0次
[ 完整阅读 ]
银阁寺及其门前枯山水

2013-01-24, 11:48 由 杨典

易中天:心灵被阉割的文人只会剩下腔调 …

附件
易中天:心灵被阉割的文人只会剩下腔调 Attachment银阁寺1.jpg
您无权下载这里的附件。
(85 Kb) 下载0次
[ 完整阅读 ]

2 posters

    易中天:心灵被阉割的文人只会剩下腔调

    杨典
    杨典
    Admin


    帖子数 : 1579
    注册日期 : 11-03-14

    易中天:心灵被阉割的文人只会剩下腔调 Empty 易中天:心灵被阉割的文人只会剩下腔调

    帖子 由 杨典 2012-06-16, 10:37

    易中天:心灵被阉割的文人只会剩下腔调

    2012年06月15日08:00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易中天


      混血与转型

      士人、学人、诗人、文人,是文化人的四种主要类型。所谓“文化人的分野”,便在这里。但必须再说一遍,这不是“职业类型”,无关乎“职业身份”。学者,也可能是文人;作家,也可能是士人。参加某组织或某机构,属于某团体或某圈子,也不足为凭。要知道,就连明代锦衣卫里,也有正人君子,何况“写作组”之类?此其一。)

      第二,这事也无关乎私德。过去,因为公认“文人无行”,文人泡妞,大家听说了都一笑了之,甚至乐观其成。但如果视“风流罪过”为文人专利,或以为风流者必是文人,则大错特错。陈独秀就很风流,并不妨碍他是士人。樊哙就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此人虽是“屠狗辈”,但这话说得很到位。

      第三,所谓“文化类型”,是某种精神类型、气质类型或人格类型。马马虎虎打个比方,类似于人的血型。只不过,文化血型,不全由天赋。而且,既可“转型”,也可“混血”。比如严嵩,原本也是士人,且“颇著清誉”(《明史·严嵩传》)。后来,替皇帝充当枪手,撰写青词(拍皇天上帝马屁的文字),便变成“文人”。最后,又变成“奸人”。这是“转型”。又比如,苏东坡,是士人兼诗人;司马光,是士人兼学人;王阳明,是士人兼哲人。这是“混血”。可见,文化血型与生理血型,并不完全相同。)

      但“转型”也好,“混血”也罢,类型即血型。因此,文化类型,也会表现为一个人的气质和味道,即“气味”。气味是可以感觉的。敏感的人,刚一接触,立马便知,甚至会有生理反应(想拥抱或想呕吐)。是否投缘,往往就在这感觉之中。)

      比如鲁迅,是士人;胡适,是学人;萧军,是士人兼诗人;郭沫若,是诗人、学人兼文人。所以鲁迅最喜欢萧军。跟胡适和郭沫若,就不大搞得来。萧军身上,是有侠气的。一怒之下,不但会拍案而起,还可能动手。再加上诗人的真性情,故为鲁迅所喜,觉得声气可以相通。对胡适的温文尔雅,则未必欣赏,也与胡适不和。

      然而先生去世后,胡适却为《鲁迅全集》的出版奔走张罗,十分仗义。因为胡适虽为学人,却有士人风骨。该出手时,定会出手。郭沫若后来也赞美鲁迅,但我总怀疑那是“奉旨填词”。好在郭老同时还是诗人和学人。其成就和境界,仍为一般文人不敢望其项背。

      总之,人是复杂的。个体,也会有差异性。而且,人既“多面”,也“多变”,未必终其一生都是一种类型。类型之间,也并非水火不容,也可能水乳交融。何况还有伪装,还有误读。正所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谁要把人看死了,也是犯傻。

      骨气与酸味

      那么,我们怎样判别类型?一是“望气”,二是“尝味”。

      士人的气质,总体上是阳刚的。因为士人的特点,是有担当,有气节,有风骨。故士人之气,为“骨气”。骨气的来源,主要是正义感,再加上责任感和使命感。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孟子·告子下》),所谓“使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孟子·万章上》),所谓“舍我其谁”(《孟子·公孙丑下》),便都有一股牛气冲天的精气神。显然,士人之气,即孟子所谓“浩然之气”。它的特点,是“至大至刚”(《孟子·公孙丑上》)。有此大气之人,甚至会产生强大的气场,让人折服,给人鼓舞,当然阳刚。

      但这与性别无关。一位女学者,或一位女作家,也可能有此“阳刚之气”,却同时仍是贤妻良母。贤妻良母,是她们的家庭角色;至大至刚,则是她们的文化性格。所以,她们也往往被尊称为“先生”。比如资中筠,是“资先生”;龙应台,是“龙先生”。当然,这里的“先生”,有“老师”的意思。但称为“先生”,还是比一般地叫“老师”,更为敬重。

      何况担当这事,也未必只属于“爷们”。实际上,女人往往比男人更有决断,更有肩膀。佘太君挂帅,穆桂英出征。国之兴亡,都担在女人肩上,还有什么话说?

      文人的气质,则总体上是阴柔的。因为文人的前身,高级一点的,是皇帝的词臣;低级一点的,则不过弄臣。所谓“文学侍从之臣”,也就多少都有点“臣妾心理”。故文人多柔媚。或者说,帮闲,则柔;帮腔,则媚;帮凶,则阴。文人为强权帮凶,从来就不会明火执仗,一般都是上眼药,传闲话,蜚短流长,添油加醋,多为后宫嫔妃争宠那一套。

      因此,文人之气,是酸气。酸,是文人特有的味道,别人没有的。为什么酸?献媚邀宠,争风吃醋,患得患失。文人最想的,是名扬天下;最怕的,是失宠落单。如果垂涎三尺,那葡萄又吃不上,或别人吃得更多,必定酸溜溜。

      故,凡文人,无不酸。甚至,看一个人是不是文人,或有没有文人气,就看他酸不酸。闻香识女人,闻酸识文人,这是屡试不爽的,可谓“品鉴识别指南”。至于傲气,那是醋长了毛。这就正如失宠的女人,可能变成“怨妇”,也可能变成“泼妇”,没什么好奇怪的。

      这同样与性别无关。但一个男人,如果文人气特别重,便难免“女里女气”,甚至翘起“兰花指”,拿起“娘娘腔”。这里也没有“性别歧视”。女人不比男人差,阴柔之美也是美。问题是,我们非常喜欢“女人味”,却完全无法接受“娘娘腔”,这又是为什么呢?

      “娘娘腔”之谜

      这就要弄清什么是“娘娘腔”。表面上看,娘娘腔,就是男人说话像女人。女人说话像女人,是“女人味”;男人说话像男人,是“男人味”。不男不女,当然“不是味”。

      问题是,女人说话像男人,叫什么“腔”?好像没有说法,可见不成问题。显然,这事无关乎真假。否则,“假小子”怎么不讨人嫌,反倒招人爱?同样,这事也无关乎性别。否则,“慈父如母”又怎么说?

      看来,问题不在男人女人,而在士人文人。讨厌“娘娘腔”,其实是讨厌“文人气”。正如喜欢“男人味”,其实是喜欢“士人骨”。

      这并不难证明。首先,娘娘腔,肯定是文人的。你见过工人、农民、解放军,有“娘娘腔”吗?一身傲骨的士人,也没有。其次,娘娘腔什么味儿?酸的。文人气什么味儿?也是酸的。这就肯定不是“女人味”。女人味不是酸,是甜。正如男人味也不是酸,是咸。女人是糖,男人是盐,故一甜一咸。

      因此,娘娘腔不是“假女人”或“伪男人”,也不是“学生腔”或“文艺腔”。文艺腔,就是“文青”的腔调。文艺青年,初入江湖,涉世未深,傻乎乎地带着理想,带着憧憬,还带着几分羞涩,有如青苹果。所以,他们的味道是涩,顶多略酸。

      男人咸,女人甜,这都是“正味”。咸菜里面放点糖,甜品里面加点盐,只要恰如其分,更有味道。所以,男人有点像女人,女人有点像男人,未必是坏事,甚至是好事。比方说,一个男人像女人一样,疼爱自己的孩子和爱人,温柔体贴,关怀备至,谁不喜欢?

      事实上,男人有某些女性气质或特征,正如“南人北相(北人南相)者贵”,是刚柔相济,阴阳和谐,中庸之道。其结果,是士人则谦和,是学人则儒雅,是诗人则唯美,是老人则慈祥。反过来也一样。具有某些男性气质或特征的女人,或者大气,或者帅气,或者英气,或者豪气,甚至兼而有之。要知道,所谓“女儿身,男儿心”,原本就是女人中的极品。只不过,不能弄成顾大嫂或孙二娘,母老虎或女政委。呵呵,那可完全是另一回事。

      娘娘腔则不同。它根本就不是“男人像女人”,而是男人的“命根子”被割掉了。这才说起话来,像宦官、太监、公公。只不过,对文人来说,是精神被阉割,灵魂不能雄起。这是气节问题,不是器官问题。同样,这事也无关乎性取向。一个男人自愿做变性手术,是他的权利和自由,我们无权议论,也与本案无关。

      风度与腔调

      心灵被阉割,就不会有精气神,也不会有风度。剩下的,便只有腔调。

      腔调与风度有何不同?风度来自本色,腔调来自拿捏,叫“拿腔捏调,装腔作势”。无疑,装腔作势的“势”,不是“气势”,而是“姿势”,亦即“姿态”。姿势和姿态,重点在“姿”,故文人最重“姿色”。比如,夸张华丽,铺陈排比,口若悬河,言过其实。故,文人不但“只有姿态,没有立场”,而且“只有腔调,没有风度”。

      有风度和气势的,首推士人。因为士人有风骨、有气节、有担当,再加有肝胆,故能气吞山河,势如破竹。其风度,则是孟子所云“充实之谓美”(《孟子·尽心下》)。当然,美之上,还有大(充实而有光辉)、圣(大而化之)、神(圣而不可知之)三个品级,但都很难。能够“充实”,就很好。能“充实而有光辉”,就叹为观止了。

      诗人和学人也有风度。不过,我们一般管诗人的叫“风采”,学人的叫“风范”。因为诗人多半“神采飞扬”,故曰“风采”;学人则要“为人师表”,故曰“风范”。

      风采也好,风范也罢,都是本色。诗人的本色是真性情。性情因人而异,或男或女,或南或北,或刚或柔。但只要真,则阳刚与阴柔均为美,豪放与婉约都是诗。诗言志,因此诗人是“性情中人”。他们有情怀,也率性,有如“赤子”。故,诗人多有“孩子气”。

      学人的本色是真学问。他们是“学术中人”,也是“问题中人”。学术和问题,合为“学问”。做学问,要有知识,更要有理性。所以学人的气质特征,是厚重、沉稳、平实。而且,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厚积薄发”。故,学人多有“书卷气”。

      书卷气是修养所致,孩子气是天赋所成,这是学人与诗人的区别。共同之处,则是真实。总之,士人有风骨,诗人有情怀,学人有理性,哲人有智慧。因此,他们都有风度。他们的风度,也都自然呈现。正所谓:唯大丈夫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文人就只有腔调。腔调不是“范儿”,是“派儿”。范儿是自然的,派儿是做作的,所以也叫“做派”。文人的腔调,就是做派。使用的原材料,则是“馊了的饭菜”。所以,它的味儿是酸的。这就难以下咽,甚至令人作呕。要知道,即便正宗的山西老醋或镇江陈醋,也不能端起来就这么喝,何况是隔夜饭的酸?

      这样说,肯定有人不爽。的确,我们是一个有着“文人传统”的国度。文人习气,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沾染一点。这就既要解剖别人,更要解剖自己。否则,任何一个文化人,包括我自己,是都有可能成为文人的。

      易中天,学者,现居厦门。
    云从龙
    云从龙


    帖子数 : 158
    注册日期 : 11-03-28

    易中天:心灵被阉割的文人只会剩下腔调 Empty 回复: 易中天:心灵被阉割的文人只会剩下腔调

    帖子 由 云从龙 2012-06-17, 17:05

    猛士易中天。

      目前的日期/时间是2024-11-26, 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