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琴一张,不如听风声鹤唳。
登东台时未带琴,忘在客栈里了。不过并不遗憾。牛鸣、溪水与大风呼啸之声,正好可以为鹤鸣九皋之音也。过去讲“对牛弹琴”乃是第一境界。此刻我“无琴亦对牛而弹”,如何不能是奇特事?
最高处便是“太虚幻境”,无甚可看,只对着云海撒尿。
最好事便是“在半山腰”,可观鸟语花香,且随时回家。
车到半山,见雾锁北台,如画留白。栏杆像马祖“一字”,牌楼如百丈“独坐”。徒步四五里地后,沿悬崖而至东台山顶,却见一片废墟,满地泥泞,万象虚无,唯见二三大牛。牛爱吃咸,忽觉尿急,便在山顶小溺之。此时,俄见一僧亦远道上来,但面相世故,目光浑浊,头戴僧帽,出言昏昧,如云“不要带儿童进庙,儿童不懂佛”之类。方知打坐不如打劫,问僧不如问牛。
山洪爆发时,尔怎能令她的美人阴
也如山涧小径,无人问津,夜雨涨秋池?
下山时天气突变,暴雨如注,敲打峭壁与车窗,却横空浮出此句。
密宗紧巴巴的,缺了点幽默感(空间)。
汉人喜欢仪式,就像喜欢《礼记》。把宗教也搞得像周礼和孝道。
诗人只向月光磕头。
若月球不发光,一团死疙瘩,那也不必磕了,何况这些镀金的沙砾瓦舍糟木头。
教主们都是些山神。
耶和华、悉达多、琐罗亚斯德、土地老儿……都住在山里,原来都是些“山神”。只有太上老君(老聃)算是住在图书馆里的。
定:说到底就是为了不怕死。
所谓成住坏空,“定”(无论禅定还是拙火定)都是对“住”的无限延长,因接下来就是坏(消亡)的阶段了。住与持也是此意,如住持(方丈)或加持(守恒)等。这些都是想将元气与存在进行最大限度延长的方法与思想。世间宗教思想,无论中阴、成仙、地狱道或基督教的永生等,主要就是为了克服或安慰人对死的恐惧与神秘感。而一切生命,贪生与怕死都是本能(包括西学中的“死本能”也是一种怕死的心理异化)。定就是在生中模仿死、体会死、进入死的感知,以此摆脱死的影响和畏惧,达到无生无死。但这有用吗?该死的依然会按时死去。定得再久,活得再长,前面都是坏与空。你要去一个地方,路上遇不遇得到红灯,是不是有客栈能多休息几日,没什么本质的区别。
整体主义应是混沌无序,不是完美设计。
太完美的设计,大多是聪明过度的骗局。
整体主义是艺术名词。我相信“轮回”(即死后灵魂会流转至别处,如柏拉图之言),但我不相信密宗对“轮回”系统的设计。因为太完美了。完美即人工,即非自然的、假的、伪造的。完美的花即塑料花(不死)。如活佛(转世修行人)制度、灵童现象、神通本领乃至不断生灭以至于最终集体成佛的理论(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等,都非世尊原意,而应是门徒与经文对这个体系的设计和杜撰。正因为它太完美了,所以我才怀疑它。如一座山,肯定是个整体,少一根草都不行。但这山里的树木花草、飞禽走兽、乱石峡谷与瀑布小溪,都是不规则的、无规律的、散乱无常的。谁生谁死,不需要设计。设计是一条诡计,其中有诈。
此金阁寺,非彼金阁寺,故名金阁寺。
大悲殿前老狗,即非老狗,故名老狗。
第二日,登半山金阁禅寺。此金阁寺与日本京都金阁寺有所不同。到底有何不同?日本金阁寺本空无一人,五台金阁寺都是地摊;日本金阁寺门前有船,五台金阁寺门前有狗;日本金阁寺雕梁画栋上贴满金箔,五台金阁寺庭前植物郁郁葱葱。
不杀动物爱吃肉,此为放心。
下山时,核桃在台阶上指着一只正在吃白蚁的蜘蛛云:“不能杀动物”。孩子学得了一点慈悲心,但令人担心。如果不杀动物,那蜘蛛吃什么?好在晚餐时,核桃便忘了此事,依然对着肉菜大块朵颐,于是我又放心了。
什么子宫?山河大地就是子宫。
什么产道?条条大路都是产道。
按:与友人上佛母洞,登台阶一千余级。顶上游人密集,有排队者云:已等了9个小时,未能进洞。此石洞分外洞和内洞,大洞套小洞。尽头的洞壁有一小口通入内洞,如葫芦形子宫。小口狭窄,呈弯曲管状,刚好容一人爬钻而入,如母腹与阴道之关系,故此处名佛母洞。据说钻过去便相当于“佛母重生”。洞口处还有一人为大家充当“接生婆”,千万群氓都在排队等待去钻,拥挤不堪,情境滑稽。待出来一看,见远方山河大地,崇山峻岭,方知这些都是愚痴世界鬼把戏。特拉克尔诗云:“条条大路都通向漆黑的腐烂”。此语可解此事。
喇叭声咽,喇嘛亲切。
在显通寺,隔壁喇嘛罗珠冉色仁波切云:“你们照相,我是个多余人”。小群曰:“你不太多余”。喇嘛大笑。因他很爱照相。凤林禅寺有个老和尚,也爱照相。看来一切空相,并不耽误人们喜爱色相。空相越深奥,色相越亲切。
斯宾诺莎是一头大力白牛。
“最伟大的善,就是心与大自然的统一”。这句话是斯宾诺莎说的。
我最不喜读曾巩和特朗斯特罗姆
不痛不痒温吞水,只能拿来洗脚
如陈巨来云:“请问曾巩好在何处?”
遗山并非遗骨,何必去看?
按:五台山离忻州元好问墓地仅一脚油门。我素爱读《元遗山诗集笺注》(施国祁注本),但遗山并非遗骨。山就在脚下,骨不看也罢。
世事洞明风尘女
人情练达老滑头
或曰:佛如风尘女,僧似老滑头。
登东台时未带琴,忘在客栈里了。不过并不遗憾。牛鸣、溪水与大风呼啸之声,正好可以为鹤鸣九皋之音也。过去讲“对牛弹琴”乃是第一境界。此刻我“无琴亦对牛而弹”,如何不能是奇特事?
最高处便是“太虚幻境”,无甚可看,只对着云海撒尿。
最好事便是“在半山腰”,可观鸟语花香,且随时回家。
车到半山,见雾锁北台,如画留白。栏杆像马祖“一字”,牌楼如百丈“独坐”。徒步四五里地后,沿悬崖而至东台山顶,却见一片废墟,满地泥泞,万象虚无,唯见二三大牛。牛爱吃咸,忽觉尿急,便在山顶小溺之。此时,俄见一僧亦远道上来,但面相世故,目光浑浊,头戴僧帽,出言昏昧,如云“不要带儿童进庙,儿童不懂佛”之类。方知打坐不如打劫,问僧不如问牛。
山洪爆发时,尔怎能令她的美人阴
也如山涧小径,无人问津,夜雨涨秋池?
下山时天气突变,暴雨如注,敲打峭壁与车窗,却横空浮出此句。
密宗紧巴巴的,缺了点幽默感(空间)。
汉人喜欢仪式,就像喜欢《礼记》。把宗教也搞得像周礼和孝道。
诗人只向月光磕头。
若月球不发光,一团死疙瘩,那也不必磕了,何况这些镀金的沙砾瓦舍糟木头。
教主们都是些山神。
耶和华、悉达多、琐罗亚斯德、土地老儿……都住在山里,原来都是些“山神”。只有太上老君(老聃)算是住在图书馆里的。
定:说到底就是为了不怕死。
所谓成住坏空,“定”(无论禅定还是拙火定)都是对“住”的无限延长,因接下来就是坏(消亡)的阶段了。住与持也是此意,如住持(方丈)或加持(守恒)等。这些都是想将元气与存在进行最大限度延长的方法与思想。世间宗教思想,无论中阴、成仙、地狱道或基督教的永生等,主要就是为了克服或安慰人对死的恐惧与神秘感。而一切生命,贪生与怕死都是本能(包括西学中的“死本能”也是一种怕死的心理异化)。定就是在生中模仿死、体会死、进入死的感知,以此摆脱死的影响和畏惧,达到无生无死。但这有用吗?该死的依然会按时死去。定得再久,活得再长,前面都是坏与空。你要去一个地方,路上遇不遇得到红灯,是不是有客栈能多休息几日,没什么本质的区别。
整体主义应是混沌无序,不是完美设计。
太完美的设计,大多是聪明过度的骗局。
整体主义是艺术名词。我相信“轮回”(即死后灵魂会流转至别处,如柏拉图之言),但我不相信密宗对“轮回”系统的设计。因为太完美了。完美即人工,即非自然的、假的、伪造的。完美的花即塑料花(不死)。如活佛(转世修行人)制度、灵童现象、神通本领乃至不断生灭以至于最终集体成佛的理论(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等,都非世尊原意,而应是门徒与经文对这个体系的设计和杜撰。正因为它太完美了,所以我才怀疑它。如一座山,肯定是个整体,少一根草都不行。但这山里的树木花草、飞禽走兽、乱石峡谷与瀑布小溪,都是不规则的、无规律的、散乱无常的。谁生谁死,不需要设计。设计是一条诡计,其中有诈。
此金阁寺,非彼金阁寺,故名金阁寺。
大悲殿前老狗,即非老狗,故名老狗。
第二日,登半山金阁禅寺。此金阁寺与日本京都金阁寺有所不同。到底有何不同?日本金阁寺本空无一人,五台金阁寺都是地摊;日本金阁寺门前有船,五台金阁寺门前有狗;日本金阁寺雕梁画栋上贴满金箔,五台金阁寺庭前植物郁郁葱葱。
不杀动物爱吃肉,此为放心。
下山时,核桃在台阶上指着一只正在吃白蚁的蜘蛛云:“不能杀动物”。孩子学得了一点慈悲心,但令人担心。如果不杀动物,那蜘蛛吃什么?好在晚餐时,核桃便忘了此事,依然对着肉菜大块朵颐,于是我又放心了。
什么子宫?山河大地就是子宫。
什么产道?条条大路都是产道。
按:与友人上佛母洞,登台阶一千余级。顶上游人密集,有排队者云:已等了9个小时,未能进洞。此石洞分外洞和内洞,大洞套小洞。尽头的洞壁有一小口通入内洞,如葫芦形子宫。小口狭窄,呈弯曲管状,刚好容一人爬钻而入,如母腹与阴道之关系,故此处名佛母洞。据说钻过去便相当于“佛母重生”。洞口处还有一人为大家充当“接生婆”,千万群氓都在排队等待去钻,拥挤不堪,情境滑稽。待出来一看,见远方山河大地,崇山峻岭,方知这些都是愚痴世界鬼把戏。特拉克尔诗云:“条条大路都通向漆黑的腐烂”。此语可解此事。
喇叭声咽,喇嘛亲切。
在显通寺,隔壁喇嘛罗珠冉色仁波切云:“你们照相,我是个多余人”。小群曰:“你不太多余”。喇嘛大笑。因他很爱照相。凤林禅寺有个老和尚,也爱照相。看来一切空相,并不耽误人们喜爱色相。空相越深奥,色相越亲切。
斯宾诺莎是一头大力白牛。
“最伟大的善,就是心与大自然的统一”。这句话是斯宾诺莎说的。
我最不喜读曾巩和特朗斯特罗姆
不痛不痒温吞水,只能拿来洗脚
如陈巨来云:“请问曾巩好在何处?”
遗山并非遗骨,何必去看?
按:五台山离忻州元好问墓地仅一脚油门。我素爱读《元遗山诗集笺注》(施国祁注本),但遗山并非遗骨。山就在脚下,骨不看也罢。
世事洞明风尘女
人情练达老滑头
或曰:佛如风尘女,僧似老滑头。
2016-05-15, 20:57 由 游魂
» 人生在世,所为何来?(空我道旨要)
2015-06-11, 18:19 由 游魂
» 以茶送走的一天
2015-06-11, 18:05 由 游魂
» 较量:中国和日本的第一首白话诗
2015-06-09, 10:55 由 游魂
» 即兴《无题之诗》(朵渔诗集《最后的黑暗》悦读中。。。)
2014-02-27, 00:11 由 君临
» 我的宇宙观:创一新字,代替老子的道,成就我今生的修行
2013-12-19, 00:37 由 君临
» 四滴茶
2013-12-19, 00:33 由 君临
» 女史(二十六):茅司
2013-12-07, 13:11 由 雨雨1980
» 一首好诗的凄美传说
2013-12-07, 13:05 由 雨雨1980
» 逍遥谷游心录
2013-12-05, 14:11 由 君临
» 随身卷子(乙本)1
2013-10-31, 22:56 由 杨典
» 钟颂——悼念广陵琴家林友仁先生并记二三事
2013-10-31, 22:53 由 杨典
» 薛仁明:太史公與孔子覿面相逢
2013-09-27, 19:30 由 薛仁明
» 新书《随身卷子:百衲本笔记野史、诗、念头与妖灯鬼火录》出版、目录、序言与预售地址
2013-09-14, 14:54 由 杨典
» 单鹄寡凫——汉人刘歆与宋人虞汝明对琴史的误读
2013-09-14, 02:45 由 欧南
» 展览馆不会空空的
2013-09-12, 21:46 由 克文
» 十三首摇荡心目的微型诗
2013-09-06, 23:28 由 君临
» 《知觉》2013年8月刊总第23期
2013-08-01, 15:25 由 酸枣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