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裤子的怪兽:马雅可夫斯基的晚点火车
斯摩棱斯克一省三年内苏维埃政权的建设
3座高等学校
25个托儿所
90个幼儿园
1800个书亭
350个民众图书馆
940所成人学校
试想全俄罗斯一共开设了多少!
试问白卫军建设了什么?
只有供有钱人吃喝的酒馆饭店
1920年11月
众人皆言“过时的”马雅可夫斯基(VladimirMayakovsky,1893-1930)早期的少年诗属后期象征主义,然后便直逼未来主义。革命期间的诗,在语言上几乎与二战后的策兰,乃至现在的所谓后现代差不多了。尽管他们的意识形态完全不同,但我依然觉得他是语言上的天才。不仅是“夜,淫秽而沉醉,欣赏着自己的狂荡”,也包括“列宁在我们脑中,枪在我们手中”。他的诗曾被“像叶卡捷琳娜时代推广土豆一样地被推广”(帕斯捷尔纳克语),且打架,酗酒,直到最后的自杀,在那个时代的糊涂和如今的被遗忘……都毫无怀疑地让我们得以认定: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诗人。我刚才随便选的一首他的小诗,因他的怪诗太多了,无法一一摘选。
但就这么一首对于他的作品来说是九牛一毛的小诗,却让我看到了太多今天诗人们写作的世界性的“基因”或语言灵感原点。
在今天,如果你仔细阅读马的作品,无论是戏剧和诗,都依然具有强烈的先锋语言冲击力。马很奇特,至今看到他俊美而坚毅的相貌,你都依然能感到他的纯男性的魔力。记得帕斯捷尔纳克曾在《人与事》中说,他们俩喝醉了动辄出门到雪地里打一架。我怀疑老帕根本不是马的对手。但这种叙述也容易让人觉得马只是一个有暴力倾向(包括语言暴力)的人。其实马在语言上几乎是个“外星人”,我相信在不同的时代,他将有不同的解释。马的诗要从美学与语言学的历史进程中去看,而不能从意识形态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框去看,那样就“落于小乘”了。因任何艺术品与诗,只要是“绝对的”,就也许都不会过时,关键不在原作,而在我们怎么去重新解读。
我们可以先来看一首他的少年诗《码头》:
肚皮下面铺开了床单似的水,
白色的牙齿把床单撕成波浪。
汽笛吼叫着——仿佛是
爱情和肉欲从铜管里向外流淌。
小船在港口的摇篮里
紧贴着铁的母亲的乳房。
而在轮船的聋了的耳朵里
耳环似的铁锚闪耀着光芒。
1912年
多么丰富而奇诡的想象力,多么自信的少年诗人。
这首诗是19岁的马雅可夫斯基所写,那少年狂狷和俊美的雄姿,不用通过照片,仅仅通过语言,便已让人着迷。可以说,他是20世纪世界诗歌的第一另类,他远远在所有东西方诗人的思维惯性之外(政治色彩只是表象),其对语言标新立异(不仅是俄语)以及诗歌形式的未来发展与可能性,无论是艾略特、策兰、庞德或普拉斯,都难望其项背。而在俄罗斯白银时代中,如果说曼杰斯塔姆创造了诗性语言的良心和花园,那么马雅可夫斯基则制造了一张语言革命的飞毯,狂飙一般地掠过了那片苦难的大地,只留下一阵长久的哗然。
在我所收藏的一本旧书《马雅可夫斯基研究》(1950年11月初版,正风出版社)中,收录了不少俄罗斯人对马的回忆和研究文章,也有中国译者的文字,是一本难得的文献。读此书,我才渐渐懂得自己为何在20岁之前完全不喜欢此人,因他被宣传搞烂了。在中国集体向右看齐的时代,一个从左边来少年是最容易被误读的。但如今,当你结合近代西方历史和诗歌史来看,再倒过来想马雅可夫斯基当时的语言和搞法,方才懂得他的用意。
但天才又总是那么敏感,那么柔情带血。一九一五年,马结识了毕利克夫妇,爱上了他的妻子莉莉。他们之间错综的三角关系直到他死时都未能解决。尽管马雅可夫斯基对一九二五年诗人叶赛宁自杀的消息感到愤怒,但他自己也在一九三零年,用手枪结束自己的生命。在他桌上留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希望大家“不要因为我的死而责怪任何人,也不要闲聊此事”,其中还有“莉莉,爱我”几个字,并引用了下面这首诗的第五到第八行:
已经过了一点。你一定已就寝。
银河在夜里流泄着银光。
我并不急,没有理由
用电报的闪电打搅你,
而且,如他们所说,事情已了结。
爱之船已撞上生命的礁石沉没。
你我互不相欠,何必开列
彼此的苦难,创痛,忧伤。
你瞧世界变得如此沉静,
夜晚用星星的献礼包裹天空。
在这样的时刻,一个人会想起身
向时代,历史,宇宙说话。
一般世俗的盖棺定论是。马雅可夫斯基在二十世纪诗坛上,一直扮演着革命性的角色。早在俄国革命之前,他即是活跃的改革主义者,未满二十岁就有过三次被逮捕、囚禁的纪录。因为追随社会民主党而遭校方开除,未能完成正常教育课程,于是后来改攻艺术,在画家勃留克(Burlyuk)影响下,他成为俄国未来主义领导者之一。他扬弃一切古典正统,宣称将把“文字从意义中解放出来”。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马雅可夫斯基毅然加入革命行列,设计宣传海报,口号以及诗歌,并且巡回俄国境内朗诵。他后来创办《左翼艺术阵线》杂志,也经常参与文学论战。去除这些政治光环,马雅可夫斯基骨子里其实就是一个抒情诗人,甚至是少年诗人。如马雅可夫斯基对本质的反叛,即他当年的:“打倒你们的艺术,打倒你们的制度,打倒你们的宗教,打倒你们的爱情”。如果我们仅仅是用当年的阶级意识和革命环境去解读,无疑这是反人道的。但如果用美学即诗学去看,马的语言是惊人的,大气的。尤其是“打倒你们的爱情”。这句话简直像吗啡一样,曾经让很多人(包括我)着迷。爱情岂能打倒?
马雅可夫斯基始终就是一个被爱情击中的少年。
因为悲剧美学的结果是:马雅可夫斯基并未打倒爱情,而是他自己反被爱情打倒了。他在对爱情与生活的绝望中开枪自杀。这一行动也为这个少年诗人的这句话圆满地给出了注释。
读马的少年诗、戏剧和文字,参阅当今的很多西方所谓先锋,就足以证明一切了。马在当年不过是被政治利用了。其实他的语言思维太超前了,脱去那些政治外衣,便可以说是现代诗的极致。在毛时代,大家也不可能有语言上的悟性。70年代看马的诗,和现在看,完全是两个角度。这是现代汉语还不适应环境的突变和语言的灵活。可怕的就在于:这种超前的语言,马雅可夫斯基当年就是想好了的。他并不是偶然做到的,而是蓄谋已久的,深思熟虑的。譬如一些他的惊人的怪诗——广告诗。此类诗在近百年前已直逼今日之所谓的“后现代”。而这类东西马当年竟然已写过近三百首之多!如:
(一)身体、肚子、智力需要的一切东西,
国营百货公司都能提供给你。
不必怀疑,
也无须深思,
买各种妇女用品只有上国营百货公司。
(二) 从城乡各地来到这里,
不必要东寻西找,
磨破鞋底,
到国营百货公司样样都能买齐,
对路,迅速,而且便宜!
(三) 小雨纷纷,
大雨倾盆,
没有套鞋,
我不出门。
全靠有了橡胶公司东走西跑,
脚下不湿。
(四) 下雨天没有橡胶公司的套鞋,
连百足蜈蚣也躲着不能上街。
(五) 这种轮胎胜过各种轮胎,
赢得了全俄小汽车竞赛。
(六) 白熊、驯鹿、爱斯基摩,
茶管局的茶谁都爱喝。
哪怕喝到北极,
也觉全身暖和。
(七) 沙皇、资本家在云端观察,
想看看工人们吃啥喝啥,
气得他眼珠子瞪得老大;
工人们喝的是高级茶。
(八) 上等茶叶上哪儿买?
上茶管局价廉物美。
赶快买了好解渴,
茶叶色色俱备:
要什么价格有什么价格,
要什么口味有什么口味。
(九) 一切东方人心里乐开了花:
骆驼驮来了绿茶。
(十) 我敢向全世界起誓:
私营公司的茶叶太次。
茶管局有信誉。
茶叶成色好。
你沏出来看,
整个房间香得像百花园。
时间越久,越能感到马雅可夫斯基伟大和奇诡的天赋。他36岁就死了。和所有少年天才诗人一样,他的语言方式乃至行为,都是要过很多个时代才会被理解的——即原来我们现在热衷于写的那些“东西”,譬如对语言以及形式的创造,譬如什么口语化、粘贴诗、图像诗、新闻或历史资料分行、散文体或零抒情叙述等等,他早就已经无数次搞过了。我甚至觉得,现在很多中国诗人的写作灵感,都不自觉地是来自对马雅可夫斯基语言方式的反刍而已。只不过马的时代尚披着极左的外衣,而现在则戴着资本主义的假首饰。
是啊,就像少年的青春稍纵即逝。世俗意义上的“革命”一词过时了、实验失败了、制造过大灾难与文化耻辱的前苏联也解体了。但马雅可夫斯基的语言火车似乎却诡异地晚点了:它在21世纪初,才到达这个诗歌已被边缘化的资本主义世界以及准资本主义化的中国。在过时的制度、过时的宣传和过时的云端下,他就像一头穿裤子的怪兽,只能秘密咆哮。马的神秘荒诞之处还在于,他似乎既不西方,也不东方,既不是俄罗斯传统意义上的抒情诗人,也不是欧洲传统意义上的“未来派”(因他与意大利未来主义那些人完全两码事)。西方诗人都有点怕他,又暗暗地从心中钦佩他。而东方诗人则视他为超级狂夫,或一头语言暴动的野蛮工匠。因为马太博大了。从《宗教滑稽剧》《澡堂》《臭虫》到《一亿五千万》和《穿裤子的云》《我自己》和《列宁》,马的诗学在当年可以说腾空而起,发明了一套崭新的语言方式,而且在红场当众宣读,像传单一样迅速传遍大街小巷,并使万众鼎沸。这种行为和语言同时突进的搞法,让后来的现代派全都显得像小把戏。现在不是那个时代了,难以想象诗歌当年在革命的街头几乎有着和冲锋枪一样的震撼力。老实说,我们小时候根本读不懂马,少年是不会理解少年的。而人只有到了中年,才会反省青春的张力。于是我们现在才会略微懂了一点,究竟什么叫天才。
2010年——2011-1
斯摩棱斯克一省三年内苏维埃政权的建设
3座高等学校
25个托儿所
90个幼儿园
1800个书亭
350个民众图书馆
940所成人学校
试想全俄罗斯一共开设了多少!
试问白卫军建设了什么?
只有供有钱人吃喝的酒馆饭店
1920年11月
众人皆言“过时的”马雅可夫斯基(VladimirMayakovsky,1893-1930)早期的少年诗属后期象征主义,然后便直逼未来主义。革命期间的诗,在语言上几乎与二战后的策兰,乃至现在的所谓后现代差不多了。尽管他们的意识形态完全不同,但我依然觉得他是语言上的天才。不仅是“夜,淫秽而沉醉,欣赏着自己的狂荡”,也包括“列宁在我们脑中,枪在我们手中”。他的诗曾被“像叶卡捷琳娜时代推广土豆一样地被推广”(帕斯捷尔纳克语),且打架,酗酒,直到最后的自杀,在那个时代的糊涂和如今的被遗忘……都毫无怀疑地让我们得以认定: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诗人。我刚才随便选的一首他的小诗,因他的怪诗太多了,无法一一摘选。
但就这么一首对于他的作品来说是九牛一毛的小诗,却让我看到了太多今天诗人们写作的世界性的“基因”或语言灵感原点。
在今天,如果你仔细阅读马的作品,无论是戏剧和诗,都依然具有强烈的先锋语言冲击力。马很奇特,至今看到他俊美而坚毅的相貌,你都依然能感到他的纯男性的魔力。记得帕斯捷尔纳克曾在《人与事》中说,他们俩喝醉了动辄出门到雪地里打一架。我怀疑老帕根本不是马的对手。但这种叙述也容易让人觉得马只是一个有暴力倾向(包括语言暴力)的人。其实马在语言上几乎是个“外星人”,我相信在不同的时代,他将有不同的解释。马的诗要从美学与语言学的历史进程中去看,而不能从意识形态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框去看,那样就“落于小乘”了。因任何艺术品与诗,只要是“绝对的”,就也许都不会过时,关键不在原作,而在我们怎么去重新解读。
我们可以先来看一首他的少年诗《码头》:
肚皮下面铺开了床单似的水,
白色的牙齿把床单撕成波浪。
汽笛吼叫着——仿佛是
爱情和肉欲从铜管里向外流淌。
小船在港口的摇篮里
紧贴着铁的母亲的乳房。
而在轮船的聋了的耳朵里
耳环似的铁锚闪耀着光芒。
1912年
多么丰富而奇诡的想象力,多么自信的少年诗人。
这首诗是19岁的马雅可夫斯基所写,那少年狂狷和俊美的雄姿,不用通过照片,仅仅通过语言,便已让人着迷。可以说,他是20世纪世界诗歌的第一另类,他远远在所有东西方诗人的思维惯性之外(政治色彩只是表象),其对语言标新立异(不仅是俄语)以及诗歌形式的未来发展与可能性,无论是艾略特、策兰、庞德或普拉斯,都难望其项背。而在俄罗斯白银时代中,如果说曼杰斯塔姆创造了诗性语言的良心和花园,那么马雅可夫斯基则制造了一张语言革命的飞毯,狂飙一般地掠过了那片苦难的大地,只留下一阵长久的哗然。
在我所收藏的一本旧书《马雅可夫斯基研究》(1950年11月初版,正风出版社)中,收录了不少俄罗斯人对马的回忆和研究文章,也有中国译者的文字,是一本难得的文献。读此书,我才渐渐懂得自己为何在20岁之前完全不喜欢此人,因他被宣传搞烂了。在中国集体向右看齐的时代,一个从左边来少年是最容易被误读的。但如今,当你结合近代西方历史和诗歌史来看,再倒过来想马雅可夫斯基当时的语言和搞法,方才懂得他的用意。
但天才又总是那么敏感,那么柔情带血。一九一五年,马结识了毕利克夫妇,爱上了他的妻子莉莉。他们之间错综的三角关系直到他死时都未能解决。尽管马雅可夫斯基对一九二五年诗人叶赛宁自杀的消息感到愤怒,但他自己也在一九三零年,用手枪结束自己的生命。在他桌上留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希望大家“不要因为我的死而责怪任何人,也不要闲聊此事”,其中还有“莉莉,爱我”几个字,并引用了下面这首诗的第五到第八行:
已经过了一点。你一定已就寝。
银河在夜里流泄着银光。
我并不急,没有理由
用电报的闪电打搅你,
而且,如他们所说,事情已了结。
爱之船已撞上生命的礁石沉没。
你我互不相欠,何必开列
彼此的苦难,创痛,忧伤。
你瞧世界变得如此沉静,
夜晚用星星的献礼包裹天空。
在这样的时刻,一个人会想起身
向时代,历史,宇宙说话。
一般世俗的盖棺定论是。马雅可夫斯基在二十世纪诗坛上,一直扮演着革命性的角色。早在俄国革命之前,他即是活跃的改革主义者,未满二十岁就有过三次被逮捕、囚禁的纪录。因为追随社会民主党而遭校方开除,未能完成正常教育课程,于是后来改攻艺术,在画家勃留克(Burlyuk)影响下,他成为俄国未来主义领导者之一。他扬弃一切古典正统,宣称将把“文字从意义中解放出来”。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马雅可夫斯基毅然加入革命行列,设计宣传海报,口号以及诗歌,并且巡回俄国境内朗诵。他后来创办《左翼艺术阵线》杂志,也经常参与文学论战。去除这些政治光环,马雅可夫斯基骨子里其实就是一个抒情诗人,甚至是少年诗人。如马雅可夫斯基对本质的反叛,即他当年的:“打倒你们的艺术,打倒你们的制度,打倒你们的宗教,打倒你们的爱情”。如果我们仅仅是用当年的阶级意识和革命环境去解读,无疑这是反人道的。但如果用美学即诗学去看,马的语言是惊人的,大气的。尤其是“打倒你们的爱情”。这句话简直像吗啡一样,曾经让很多人(包括我)着迷。爱情岂能打倒?
马雅可夫斯基始终就是一个被爱情击中的少年。
因为悲剧美学的结果是:马雅可夫斯基并未打倒爱情,而是他自己反被爱情打倒了。他在对爱情与生活的绝望中开枪自杀。这一行动也为这个少年诗人的这句话圆满地给出了注释。
读马的少年诗、戏剧和文字,参阅当今的很多西方所谓先锋,就足以证明一切了。马在当年不过是被政治利用了。其实他的语言思维太超前了,脱去那些政治外衣,便可以说是现代诗的极致。在毛时代,大家也不可能有语言上的悟性。70年代看马的诗,和现在看,完全是两个角度。这是现代汉语还不适应环境的突变和语言的灵活。可怕的就在于:这种超前的语言,马雅可夫斯基当年就是想好了的。他并不是偶然做到的,而是蓄谋已久的,深思熟虑的。譬如一些他的惊人的怪诗——广告诗。此类诗在近百年前已直逼今日之所谓的“后现代”。而这类东西马当年竟然已写过近三百首之多!如:
(一)身体、肚子、智力需要的一切东西,
国营百货公司都能提供给你。
不必怀疑,
也无须深思,
买各种妇女用品只有上国营百货公司。
(二) 从城乡各地来到这里,
不必要东寻西找,
磨破鞋底,
到国营百货公司样样都能买齐,
对路,迅速,而且便宜!
(三) 小雨纷纷,
大雨倾盆,
没有套鞋,
我不出门。
全靠有了橡胶公司东走西跑,
脚下不湿。
(四) 下雨天没有橡胶公司的套鞋,
连百足蜈蚣也躲着不能上街。
(五) 这种轮胎胜过各种轮胎,
赢得了全俄小汽车竞赛。
(六) 白熊、驯鹿、爱斯基摩,
茶管局的茶谁都爱喝。
哪怕喝到北极,
也觉全身暖和。
(七) 沙皇、资本家在云端观察,
想看看工人们吃啥喝啥,
气得他眼珠子瞪得老大;
工人们喝的是高级茶。
(八) 上等茶叶上哪儿买?
上茶管局价廉物美。
赶快买了好解渴,
茶叶色色俱备:
要什么价格有什么价格,
要什么口味有什么口味。
(九) 一切东方人心里乐开了花:
骆驼驮来了绿茶。
(十) 我敢向全世界起誓:
私营公司的茶叶太次。
茶管局有信誉。
茶叶成色好。
你沏出来看,
整个房间香得像百花园。
时间越久,越能感到马雅可夫斯基伟大和奇诡的天赋。他36岁就死了。和所有少年天才诗人一样,他的语言方式乃至行为,都是要过很多个时代才会被理解的——即原来我们现在热衷于写的那些“东西”,譬如对语言以及形式的创造,譬如什么口语化、粘贴诗、图像诗、新闻或历史资料分行、散文体或零抒情叙述等等,他早就已经无数次搞过了。我甚至觉得,现在很多中国诗人的写作灵感,都不自觉地是来自对马雅可夫斯基语言方式的反刍而已。只不过马的时代尚披着极左的外衣,而现在则戴着资本主义的假首饰。
是啊,就像少年的青春稍纵即逝。世俗意义上的“革命”一词过时了、实验失败了、制造过大灾难与文化耻辱的前苏联也解体了。但马雅可夫斯基的语言火车似乎却诡异地晚点了:它在21世纪初,才到达这个诗歌已被边缘化的资本主义世界以及准资本主义化的中国。在过时的制度、过时的宣传和过时的云端下,他就像一头穿裤子的怪兽,只能秘密咆哮。马的神秘荒诞之处还在于,他似乎既不西方,也不东方,既不是俄罗斯传统意义上的抒情诗人,也不是欧洲传统意义上的“未来派”(因他与意大利未来主义那些人完全两码事)。西方诗人都有点怕他,又暗暗地从心中钦佩他。而东方诗人则视他为超级狂夫,或一头语言暴动的野蛮工匠。因为马太博大了。从《宗教滑稽剧》《澡堂》《臭虫》到《一亿五千万》和《穿裤子的云》《我自己》和《列宁》,马的诗学在当年可以说腾空而起,发明了一套崭新的语言方式,而且在红场当众宣读,像传单一样迅速传遍大街小巷,并使万众鼎沸。这种行为和语言同时突进的搞法,让后来的现代派全都显得像小把戏。现在不是那个时代了,难以想象诗歌当年在革命的街头几乎有着和冲锋枪一样的震撼力。老实说,我们小时候根本读不懂马,少年是不会理解少年的。而人只有到了中年,才会反省青春的张力。于是我们现在才会略微懂了一点,究竟什么叫天才。
2010年——2011-1
2016-05-15, 20:57 由 游魂
» 人生在世,所为何来?(空我道旨要)
2015-06-11, 18:19 由 游魂
» 以茶送走的一天
2015-06-11, 18:05 由 游魂
» 较量:中国和日本的第一首白话诗
2015-06-09, 10:55 由 游魂
» 即兴《无题之诗》(朵渔诗集《最后的黑暗》悦读中。。。)
2014-02-27, 00:11 由 君临
» 我的宇宙观:创一新字,代替老子的道,成就我今生的修行
2013-12-19, 00:37 由 君临
» 四滴茶
2013-12-19, 00:33 由 君临
» 女史(二十六):茅司
2013-12-07, 13:11 由 雨雨1980
» 一首好诗的凄美传说
2013-12-07, 13:05 由 雨雨1980
» 逍遥谷游心录
2013-12-05, 14:11 由 君临
» 随身卷子(乙本)1
2013-10-31, 22:56 由 杨典
» 钟颂——悼念广陵琴家林友仁先生并记二三事
2013-10-31, 22:53 由 杨典
» 薛仁明:太史公與孔子覿面相逢
2013-09-27, 19:30 由 薛仁明
» 新书《随身卷子:百衲本笔记野史、诗、念头与妖灯鬼火录》出版、目录、序言与预售地址
2013-09-14, 14:54 由 杨典
» 单鹄寡凫——汉人刘歆与宋人虞汝明对琴史的误读
2013-09-14, 02:45 由 欧南
» 展览馆不会空空的
2013-09-12, 21:46 由 克文
» 十三首摇荡心目的微型诗
2013-09-06, 23:28 由 君临
» 《知觉》2013年8月刊总第23期
2013-08-01, 15:25 由 酸枣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