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很不错,火力十足。
例如李敖指出秦桧所言的「莫须有」正解是「莫须,有」〔难道没有罪名吗?有的。〕!
李敖又取笑老朋友陈鼓应把《老子》中的「万物负阴而抱阳」翻译错了,陈鼓应的翻译是「万物背阴而向阳」,李敖说,应该是「又抱着阴又抱着阳」才对,并旁征博引史料,以证句中的「负」就是抱。
李敖更嘲笑柏杨的水平未够资格译解《资治通鉴》。
《大卸八块读书法》更是大有启发性,让人看到,李敖的功力就是这样炼成的。
李敖这个人,愈老,愈具争议性。
他最出名的缺点是自大和大男人主义,因他骂人成性,树敌极多。
但无可否认,李敖看书之多,之得法,当今世上极少人能比得上。
他读大学时,为了写好一篇题目叫《夫妻同体主义下的宋代婚姻的无效撤销解消及其效力与手续》的论文,竟看了三百部宋朝文集,简直不可思议。
李敖查证史料的功力极强,古文根底极佳,文字笔法亦属上乘,但他的小说和新诗却写得不好〔而他自以为很好〕,这令他的狂傲亮出了明显的缺口。
1/她太老了,走在马路上,衣服是衣服,香水是香水,她是她。
2/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袁枚〕
3/英文里讲很多人对圣诞老人的看法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你相信有圣诞老人,第二个阶段你不相信有圣诞老人,第三个阶段你自己就是圣诞老人。
4/「读书得间」,读书能够读出两行字之间,那个书缝里面的意思,这才是读活书。
5/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6/每当浑蛋又说我李敖扭曲事实,我就知道我又说了一次真话。
7/女人的男人其实有五个,心中一个,眼中一个,手中一个,怀里一个,梦中一个。
8/二十以前,把美女放在心上。
二十以后,把美女放在车上草坪上。
三十四十以后,把美女放在床上。
五十六十以后,把美女放在旅馆床上。
七十以后,把美女放在膝上。
八十以后,把美女放在墙上。
九十以后,把美女放在坟上。
9/一件大义往往建筑在许多小的不义之上。
10/人生的成绩好像是清道夫,怎么做都看不出来,可是一不做就看出来。
11/本世纪的哲学,是下世纪的玄学。
12/对敌人要永远斗争,对朋友要间歇斗争。
13/音乐是蒸发了的画,画是空凝了的音乐。
14/梅花重压帽檐偏,曳杖行歌意欲仙。后五百年君记取,断无人似放翁癫。〔陆游〕
15/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赵翼〕
《大卸八块读书法》〔李敖〕
我的本领很多,看家的本领是什么呢?看书。书,大家都会看,可是这里面的巧妙各有不同。英国文学家、思想家、诗人Coleridge,中文翻译叫柯勒律治a,他讲看书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海绵型,读书的时候他可以把看到的内容全部吸收,然后又几乎原样吐出来,当然有点荒腔走板,可是基本上能够消化吸收;第二种是沙漏型,过去用沙漏计算时间,沙子倒转过来会全部漏光,换句话说,他看了和没看一样,一无所获,只消磨了时间而已;第三种是滤袋型,精华的部分全漏走了,剩下的都是糟粕;第四种是大宝石型,他读书不但自己能够得到好处,还能把这个好处传播出去,使别人也受益。这种读者很稀少,很难得。非常明显的,我李敖就是大宝石型。为什么我这么自负?我四十几岁的时候,看到香港报上说:“李敖很可能是五十岁以下的当代中国人之中,读书最多而又最有文采的人。”我认为这句话说得不错。为什么我李敖读了这么多书,并且有这么多时间来读书?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坐牢,一年一年这样坐牢,在牢里绝大部分时间一个人过的,什么事没有,整天看书。所以坐牢奠定了我看书比别人多的基础。
我一生中只有两段时间是不看书的,第一段是我大学毕业以后当兵,入伍训练的一个礼拜天天穷折腾,没时间看书,可是这一个礼拜过了,我又有时间可以偷看书了。好比中午大家都在午睡的时候,我不午睡就可以看一些书。第二段是我坐牢的时候,一开始被逮住,疲劳审问,一个礼拜不让睡觉,当然没有机会看书了。换句话说,我这一辈子从认识字开始,从有能力看到一些好书开始,除了这两个礼拜以外,我天天看书。我常常说,如果一个人看到有我李敖看过书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他就变成书呆子了,什么原因啊?读书不化。无书不读固然很好,可是如果你没有很好的头脑,看这么多书是一种浪费。
当然我李敖得天独厚的一个条件是我的眼睛,我看了这么多书,可是眼睛近视跟老花程度没有超过两百度。换句话说,我的眼睛非常好。我坐牢的时候,到了夜里灯光暗淡得不得了,屋顶上一个孤灯照着你,这个灯还是你不能控制的,因为屋顶很高,你够不着它。在这种灯光下怎么样看书呢?想办法啊,那时候我们买的奶粉不是铁罐装的,是银纸包的,我就把这些银纸铺平贴在墙壁上,这样可以折射一部分灯光,增强头顶上的灯光效果。我们不能够凿壁偷光,但能想出办法使日光灯的光线稍微强一点点。就是这样艰苦的情况下天天晚上看书,我的眼睛也没有看坏。
可是看了这么多书,如果你不能够驾驭它,看多了只是累赘,变成什么呢?大沙漏。换句话说,看多少流失多少,不能够把它保存下来。我曾经很不礼貌地私下里跟我的同学挖苦过我一个老师姚从吾a,他是北京大学的历史系主任,到了台湾以后在台大做历史系教授。他是辽金元史专家,常常做一些读书计划,我给他做助理,所以跟他颇有私交。有一次我开玩笑说,老师啊,你这些计划全部做完要活两百岁才可以。为什么?计划太庞大了,可是执行起来很没有效率。
姚从吾怎么读书呢?我私下里跟我的好朋友说,姚老师看书的方法就像一个狗熊进了玉米园,“啪”,掰下个玉米夹在胳肢窝底下;“啪”,又掰个玉米夹起来带走;“啪啪啪”忙了一晚上,最后带走的只是一根老玉米,其他努力都流失掉了。他以为夹了很多玉米,事实上只留下一个。换句话,我的老师姚从吾教授吸收了很多东西,可是吸收以后他不能控制,不能把它保存下来,结果再吸收新的学问时,已经吸收到的就不断流失、流失……整个循环就是一个沙漏。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读书方法不好,读书完全凭记忆力是不行的,因为记忆会慢慢淡化。
一般人一本书拿起来看完以后,再看第二本书的时候,第一本书就离他远了一点;看到第三本书的时候,第一本、第二本离他又远了一点;到了第十本书,前面第九本书,尤其第一本书已经离他十万八千里了。所以宋朝人把这个现象叫作“渐行渐远渐无书”,“书”是书信,我离你越远越久,我的信写得越少,表示感情已经淡了。一个人读到第一百本书的时候,他还能记得多少第一本书里的精华?当时花时间看过,可是事后大部分忘记了。我李敖看书很少会忘的原因是我的方法好。什么方法?心狠手辣,看的时候剪刀、美工刀全部出动,把这本书五马分尸。好比这一页或这一段有我需要的数据,我就把它切下来。背面怎么办?背面内容影印出来,或者一开始就买两本书,两本都切开。结果一本书看完了,这本书也被我分尸分掉了。
现在我看书以不影印为原则,因为影印很花时间,基本上我是一开始就买两本,看的时候按照正背面把它切下,虽然比较费钱,可是节省时间。切下来的数据怎么分类呢?我有很多夹子,在上面写上字就表示分类了,好比我写“北京大学”,夹进去的就全部是北京大学的资料。我不断用这种夹子分类,可以分出多少类呢?几千个类来,分得很细很细。一般图书馆的分类,好比哲学类、宗教类、文学类……宗教类又分佛教、道教、天主教等。我李敖分类分得比这个更细,好比“天主教类”还要细分,修女算一类,神父又算一类;神父里的同性恋算一类,还俗的又是一类。好比发生了一个跟修女同性恋有关的新闻,我要发表感想的时候,把这个夹子里的数据一打开,文章立刻写出来!换句话说,一本书被我大卸八块、五马分尸完,我并不凭记忆力去记它,而是用很细致的分类方法,很有耐心地把它钩住,放在文件夹里,这样我就把书里面的精华逮到了,你这个资料跑不掉了。
有人说你李敖知道那么多,博闻强记,一定是记忆力好。我今天告诉大家,不是我记忆力好,而是我读书方法好。读书的时候一开始你就不能偷懒,不能说我舒舒服服躺在那儿看书,看完这本书以后纸上还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不对!这本书要大卸八块、五马分尸,进入我的文件夹以后才算真的看完了。如果一本书看完以后还是新的,不算看过,当时是看过,可是浪费了,你不能够有系统地逮住书里这些数据。可是照我这个方法,可以把你看过的书的精华全都抓出来扣在一起。这就是我的“土法炼钢”读书法,看起来笨笨的,可事实上是我的科学方法。
http://blog.yahoo.com/_ROST54P5IYVY5IA4V7OS5JYAME/articles/1140511/index
例如李敖指出秦桧所言的「莫须有」正解是「莫须,有」〔难道没有罪名吗?有的。〕!
李敖又取笑老朋友陈鼓应把《老子》中的「万物负阴而抱阳」翻译错了,陈鼓应的翻译是「万物背阴而向阳」,李敖说,应该是「又抱着阴又抱着阳」才对,并旁征博引史料,以证句中的「负」就是抱。
李敖更嘲笑柏杨的水平未够资格译解《资治通鉴》。
《大卸八块读书法》更是大有启发性,让人看到,李敖的功力就是这样炼成的。
李敖这个人,愈老,愈具争议性。
他最出名的缺点是自大和大男人主义,因他骂人成性,树敌极多。
但无可否认,李敖看书之多,之得法,当今世上极少人能比得上。
他读大学时,为了写好一篇题目叫《夫妻同体主义下的宋代婚姻的无效撤销解消及其效力与手续》的论文,竟看了三百部宋朝文集,简直不可思议。
李敖查证史料的功力极强,古文根底极佳,文字笔法亦属上乘,但他的小说和新诗却写得不好〔而他自以为很好〕,这令他的狂傲亮出了明显的缺口。
1/她太老了,走在马路上,衣服是衣服,香水是香水,她是她。
2/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袁枚〕
3/英文里讲很多人对圣诞老人的看法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你相信有圣诞老人,第二个阶段你不相信有圣诞老人,第三个阶段你自己就是圣诞老人。
4/「读书得间」,读书能够读出两行字之间,那个书缝里面的意思,这才是读活书。
5/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6/每当浑蛋又说我李敖扭曲事实,我就知道我又说了一次真话。
7/女人的男人其实有五个,心中一个,眼中一个,手中一个,怀里一个,梦中一个。
8/二十以前,把美女放在心上。
二十以后,把美女放在车上草坪上。
三十四十以后,把美女放在床上。
五十六十以后,把美女放在旅馆床上。
七十以后,把美女放在膝上。
八十以后,把美女放在墙上。
九十以后,把美女放在坟上。
9/一件大义往往建筑在许多小的不义之上。
10/人生的成绩好像是清道夫,怎么做都看不出来,可是一不做就看出来。
11/本世纪的哲学,是下世纪的玄学。
12/对敌人要永远斗争,对朋友要间歇斗争。
13/音乐是蒸发了的画,画是空凝了的音乐。
14/梅花重压帽檐偏,曳杖行歌意欲仙。后五百年君记取,断无人似放翁癫。〔陆游〕
15/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赵翼〕
《大卸八块读书法》〔李敖〕
我的本领很多,看家的本领是什么呢?看书。书,大家都会看,可是这里面的巧妙各有不同。英国文学家、思想家、诗人Coleridge,中文翻译叫柯勒律治a,他讲看书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海绵型,读书的时候他可以把看到的内容全部吸收,然后又几乎原样吐出来,当然有点荒腔走板,可是基本上能够消化吸收;第二种是沙漏型,过去用沙漏计算时间,沙子倒转过来会全部漏光,换句话说,他看了和没看一样,一无所获,只消磨了时间而已;第三种是滤袋型,精华的部分全漏走了,剩下的都是糟粕;第四种是大宝石型,他读书不但自己能够得到好处,还能把这个好处传播出去,使别人也受益。这种读者很稀少,很难得。非常明显的,我李敖就是大宝石型。为什么我这么自负?我四十几岁的时候,看到香港报上说:“李敖很可能是五十岁以下的当代中国人之中,读书最多而又最有文采的人。”我认为这句话说得不错。为什么我李敖读了这么多书,并且有这么多时间来读书?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坐牢,一年一年这样坐牢,在牢里绝大部分时间一个人过的,什么事没有,整天看书。所以坐牢奠定了我看书比别人多的基础。
我一生中只有两段时间是不看书的,第一段是我大学毕业以后当兵,入伍训练的一个礼拜天天穷折腾,没时间看书,可是这一个礼拜过了,我又有时间可以偷看书了。好比中午大家都在午睡的时候,我不午睡就可以看一些书。第二段是我坐牢的时候,一开始被逮住,疲劳审问,一个礼拜不让睡觉,当然没有机会看书了。换句话说,我这一辈子从认识字开始,从有能力看到一些好书开始,除了这两个礼拜以外,我天天看书。我常常说,如果一个人看到有我李敖看过书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他就变成书呆子了,什么原因啊?读书不化。无书不读固然很好,可是如果你没有很好的头脑,看这么多书是一种浪费。
当然我李敖得天独厚的一个条件是我的眼睛,我看了这么多书,可是眼睛近视跟老花程度没有超过两百度。换句话说,我的眼睛非常好。我坐牢的时候,到了夜里灯光暗淡得不得了,屋顶上一个孤灯照着你,这个灯还是你不能控制的,因为屋顶很高,你够不着它。在这种灯光下怎么样看书呢?想办法啊,那时候我们买的奶粉不是铁罐装的,是银纸包的,我就把这些银纸铺平贴在墙壁上,这样可以折射一部分灯光,增强头顶上的灯光效果。我们不能够凿壁偷光,但能想出办法使日光灯的光线稍微强一点点。就是这样艰苦的情况下天天晚上看书,我的眼睛也没有看坏。
可是看了这么多书,如果你不能够驾驭它,看多了只是累赘,变成什么呢?大沙漏。换句话说,看多少流失多少,不能够把它保存下来。我曾经很不礼貌地私下里跟我的同学挖苦过我一个老师姚从吾a,他是北京大学的历史系主任,到了台湾以后在台大做历史系教授。他是辽金元史专家,常常做一些读书计划,我给他做助理,所以跟他颇有私交。有一次我开玩笑说,老师啊,你这些计划全部做完要活两百岁才可以。为什么?计划太庞大了,可是执行起来很没有效率。
姚从吾怎么读书呢?我私下里跟我的好朋友说,姚老师看书的方法就像一个狗熊进了玉米园,“啪”,掰下个玉米夹在胳肢窝底下;“啪”,又掰个玉米夹起来带走;“啪啪啪”忙了一晚上,最后带走的只是一根老玉米,其他努力都流失掉了。他以为夹了很多玉米,事实上只留下一个。换句话,我的老师姚从吾教授吸收了很多东西,可是吸收以后他不能控制,不能把它保存下来,结果再吸收新的学问时,已经吸收到的就不断流失、流失……整个循环就是一个沙漏。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读书方法不好,读书完全凭记忆力是不行的,因为记忆会慢慢淡化。
一般人一本书拿起来看完以后,再看第二本书的时候,第一本书就离他远了一点;看到第三本书的时候,第一本、第二本离他又远了一点;到了第十本书,前面第九本书,尤其第一本书已经离他十万八千里了。所以宋朝人把这个现象叫作“渐行渐远渐无书”,“书”是书信,我离你越远越久,我的信写得越少,表示感情已经淡了。一个人读到第一百本书的时候,他还能记得多少第一本书里的精华?当时花时间看过,可是事后大部分忘记了。我李敖看书很少会忘的原因是我的方法好。什么方法?心狠手辣,看的时候剪刀、美工刀全部出动,把这本书五马分尸。好比这一页或这一段有我需要的数据,我就把它切下来。背面怎么办?背面内容影印出来,或者一开始就买两本书,两本都切开。结果一本书看完了,这本书也被我分尸分掉了。
现在我看书以不影印为原则,因为影印很花时间,基本上我是一开始就买两本,看的时候按照正背面把它切下,虽然比较费钱,可是节省时间。切下来的数据怎么分类呢?我有很多夹子,在上面写上字就表示分类了,好比我写“北京大学”,夹进去的就全部是北京大学的资料。我不断用这种夹子分类,可以分出多少类呢?几千个类来,分得很细很细。一般图书馆的分类,好比哲学类、宗教类、文学类……宗教类又分佛教、道教、天主教等。我李敖分类分得比这个更细,好比“天主教类”还要细分,修女算一类,神父又算一类;神父里的同性恋算一类,还俗的又是一类。好比发生了一个跟修女同性恋有关的新闻,我要发表感想的时候,把这个夹子里的数据一打开,文章立刻写出来!换句话说,一本书被我大卸八块、五马分尸完,我并不凭记忆力去记它,而是用很细致的分类方法,很有耐心地把它钩住,放在文件夹里,这样我就把书里面的精华逮到了,你这个资料跑不掉了。
有人说你李敖知道那么多,博闻强记,一定是记忆力好。我今天告诉大家,不是我记忆力好,而是我读书方法好。读书的时候一开始你就不能偷懒,不能说我舒舒服服躺在那儿看书,看完这本书以后纸上还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不对!这本书要大卸八块、五马分尸,进入我的文件夹以后才算真的看完了。如果一本书看完以后还是新的,不算看过,当时是看过,可是浪费了,你不能够有系统地逮住书里这些数据。可是照我这个方法,可以把你看过的书的精华全都抓出来扣在一起。这就是我的“土法炼钢”读书法,看起来笨笨的,可事实上是我的科学方法。
http://blog.yahoo.com/_ROST54P5IYVY5IA4V7OS5JYAME/articles/1140511/index
2016-05-15, 20:57 由 游魂
» 人生在世,所为何来?(空我道旨要)
2015-06-11, 18:19 由 游魂
» 以茶送走的一天
2015-06-11, 18:05 由 游魂
» 较量:中国和日本的第一首白话诗
2015-06-09, 10:55 由 游魂
» 即兴《无题之诗》(朵渔诗集《最后的黑暗》悦读中。。。)
2014-02-27, 00:11 由 君临
» 我的宇宙观:创一新字,代替老子的道,成就我今生的修行
2013-12-19, 00:37 由 君临
» 四滴茶
2013-12-19, 00:33 由 君临
» 女史(二十六):茅司
2013-12-07, 13:11 由 雨雨1980
» 一首好诗的凄美传说
2013-12-07, 13:05 由 雨雨1980
» 逍遥谷游心录
2013-12-05, 14:11 由 君临
» 随身卷子(乙本)1
2013-10-31, 22:56 由 杨典
» 钟颂——悼念广陵琴家林友仁先生并记二三事
2013-10-31, 22:53 由 杨典
» 薛仁明:太史公與孔子覿面相逢
2013-09-27, 19:30 由 薛仁明
» 新书《随身卷子:百衲本笔记野史、诗、念头与妖灯鬼火录》出版、目录、序言与预售地址
2013-09-14, 14:54 由 杨典
» 单鹄寡凫——汉人刘歆与宋人虞汝明对琴史的误读
2013-09-14, 02:45 由 欧南
» 展览馆不会空空的
2013-09-12, 21:46 由 克文
» 十三首摇荡心目的微型诗
2013-09-06, 23:28 由 君临
» 《知觉》2013年8月刊总第23期
2013-08-01, 15:25 由 酸枣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