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济寺开山祖师法瑶考略
法瑶,是利济禅寺开山祖师,俗姓杨,南朝刘宋时期人,出生于河东,河东即今日山西。他少年时谦虚好学,年长后,不远万里遍寻名师,探求知识,不辞辛劳。不仅精通众多佛经,而且熟读诸子百家。刘宋景平年(公元423年),法瑶游历河南、山东,在山东兖州听高僧慧静说法。一起学习的佛门弟子,屡次请法瑶讲解慧静的佛学,皆解释得深刻透彻。慧静知道后感叹说:我不及他啊。
清同治庚午年(公元1870年),晟舍士人闵宝梁编撰的《晟舍镇志》记载,法瑶于刘宋元嘉年间创建晟舍利济寺。在此之前,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晟舍士人凌介禧为重修利济寺撰写的《募修利济寺完工引》也记载,刘宋元嘉年间,利济寺由法瑶开山始创。南朝刘宋元嘉年自公元424年到453年,讫今至少已有一千五百五十八年。利济寺创建之初,名为慧明寺,明宣德六年重建时,才改名为利济寺。
南朝萧梁时,慧皎编撰的《高僧传》卷七记载,法瑶在刘宋元嘉年间渡过长江,来到江南。吴兴郡名士沈演之,非常器重法瑶,请他住持吴兴郡武康县小山寺,前后住了十九年。《宋书》沈演之传记载:“沈演之字台真,吴兴武康人。折节好学,读老子日百遍,以义理业尚知”。沈演之曾任吏部尚书、太子右卫。法瑶潜心向佛,除了法事邀请之外,一般不出门。每年在武康开坛说法,江南的佛门弟子和信众慕名而来,街上人满为患。刘宋大明六年(公元462年),刘宋孝武帝刘骏下诏,礼请法瑶住持京师建康新安寺。每次说法,孝武帝都要亲临听讲,朝中百官无不陪同。
倘若法瑶于刘宋元嘉元年(公元424年)渡江,至刘宋大明六年(公元462年),大约在江南住了三十九年,其中在武康小山寺仅住十九年。法瑶创建利济寺的确切时间,如今难以查考,既有可能在住持武康小山寺之前,也有可能在之后。据《宋书•王僧达传》记载:“王僧达为吴郡太守,吴郭西台寺多富沙门僧,达求须不称意,乃遣主簿顾旷率门义劫寺内沙门竺法瑶,得数百万。”王僧达于刘宋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至刘宋孝建三年(公元456年)为吴郡太守。《宋书》的记载表明,法瑶渡江之后,三十多年间,在江南的活动范围,并非只有武康小山寺一处,曾经住持吴郡西台寺,其中有数年住吴兴郡乌程县晟舍。
南朝刘宋吴郡太守王僧达敲诈法瑶,竟然可得“数百万”,法瑶似乎非常富有,当然也可能是寺院斋田收入的多年积累,其实法瑶本人并不奢华,而且持戒甚严,生活清苦,直到晚年,仍旧十分节俭。慧皎《高僧传》说,法瑶“年虽栖暮,而蔬苦弗改。戒节清白,道俗归焉”。
清雍正时编修的《浙江通志》卷九十九引用《吴兴掌故》的记载:“法瑶,姓杨氏,河东人,元嘉中过江,遇吴兴沈台真,请居武康小山寺,年过七十,永明中,敕吴兴礼致上京。”法瑶往建康新安寺住持,似乎是七十岁之后的事,至于具体年代,《吴兴掌故》记载的永明中,应该是南朝齐永明年间(公元483年-493年),与《高僧传》记载的刘宋大明六年(公元462年)至少相差二十一年。
慧皎《高僧传》记载,法瑶于刘宋元徽年间(公元472年-476年)圆寂,享年七十六岁。倘若《吴兴掌故》的记载确凿,法瑶在七十岁之后,于南朝齐永明年间住持建康新安寺,那么,法瑶渡江时,按刘宋元嘉的最后一年(公元453年)计算,至多只有三十岁,何况刘宋元嘉年前后共计二十九年,再提前几年,法瑶来江南时就只有二十多岁,而慧皎《高僧传》记载法瑶游历山东、河南的时间是,刘宋景平年(公元423年),按此推算,法瑶应该刚刚出生,因而《吴兴掌故》的记载不尽可靠,还是慧皎《高僧传》的记载可信。
唐代陆羽《茶经》(据日本平安书林刻本)记载:“宋释法瑶,姓杨氏,河东人,永嘉中过江,遇沈台真,请真君武康小山寺,年垂悬车,饭所饮茶,永明中,敕吴兴礼致上京,年七十九。”陆羽记载法瑶的年岁,比慧皎《高僧传》的记载多出三年,但相去不远。“悬车”的意思,古代“喻日入之候”,指太阳落山的时候,既然“年垂悬车”,法瑶住持武康小山寺时,应该在七十岁左右。颇有意思的是“饭所饮茶”,每次吃饭都少不了茶,可见法瑶十分喜欢饮茶,堪称茶文化史上的佳话。
至于陆羽《茶经》说法瑶永嘉中过江,显然纯属原因不明的错讹。永嘉是西晋年号(公元307年-312年),自西晋永嘉末年(公元312年)至南朝齐永明元年(公元483年)法瑶住持建康新安寺,时间跨度有一百七十一年,误差大得匪夷所思。即便陆羽笔误,也不至于笔误到如此程度,恐怕多半是后来的抄本抄错,但历代竟然无人敢于纠正,甚是奇怪。
法瑶的著述有涅槃、法华、大品、勝鬘诸经义疏,最著名的是涅槃经义疏,辑录在大藏经《大般涅槃经集解》中。法瑶是佛门涅槃宗的一代宗师,史学大家汤用彤著有研究专论《释法瑶》。涅槃宗以阐述弘扬《涅槃经》为要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涅槃宗有顿悟和渐悟两种方法论,汤用彤说:“法瑶师为渐悟家”,法瑶主张渐悟,认为佛性必须经过修习定慧才能悟知。
法瑶,是利济禅寺开山祖师,俗姓杨,南朝刘宋时期人,出生于河东,河东即今日山西。他少年时谦虚好学,年长后,不远万里遍寻名师,探求知识,不辞辛劳。不仅精通众多佛经,而且熟读诸子百家。刘宋景平年(公元423年),法瑶游历河南、山东,在山东兖州听高僧慧静说法。一起学习的佛门弟子,屡次请法瑶讲解慧静的佛学,皆解释得深刻透彻。慧静知道后感叹说:我不及他啊。
清同治庚午年(公元1870年),晟舍士人闵宝梁编撰的《晟舍镇志》记载,法瑶于刘宋元嘉年间创建晟舍利济寺。在此之前,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晟舍士人凌介禧为重修利济寺撰写的《募修利济寺完工引》也记载,刘宋元嘉年间,利济寺由法瑶开山始创。南朝刘宋元嘉年自公元424年到453年,讫今至少已有一千五百五十八年。利济寺创建之初,名为慧明寺,明宣德六年重建时,才改名为利济寺。
南朝萧梁时,慧皎编撰的《高僧传》卷七记载,法瑶在刘宋元嘉年间渡过长江,来到江南。吴兴郡名士沈演之,非常器重法瑶,请他住持吴兴郡武康县小山寺,前后住了十九年。《宋书》沈演之传记载:“沈演之字台真,吴兴武康人。折节好学,读老子日百遍,以义理业尚知”。沈演之曾任吏部尚书、太子右卫。法瑶潜心向佛,除了法事邀请之外,一般不出门。每年在武康开坛说法,江南的佛门弟子和信众慕名而来,街上人满为患。刘宋大明六年(公元462年),刘宋孝武帝刘骏下诏,礼请法瑶住持京师建康新安寺。每次说法,孝武帝都要亲临听讲,朝中百官无不陪同。
倘若法瑶于刘宋元嘉元年(公元424年)渡江,至刘宋大明六年(公元462年),大约在江南住了三十九年,其中在武康小山寺仅住十九年。法瑶创建利济寺的确切时间,如今难以查考,既有可能在住持武康小山寺之前,也有可能在之后。据《宋书•王僧达传》记载:“王僧达为吴郡太守,吴郭西台寺多富沙门僧,达求须不称意,乃遣主簿顾旷率门义劫寺内沙门竺法瑶,得数百万。”王僧达于刘宋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至刘宋孝建三年(公元456年)为吴郡太守。《宋书》的记载表明,法瑶渡江之后,三十多年间,在江南的活动范围,并非只有武康小山寺一处,曾经住持吴郡西台寺,其中有数年住吴兴郡乌程县晟舍。
南朝刘宋吴郡太守王僧达敲诈法瑶,竟然可得“数百万”,法瑶似乎非常富有,当然也可能是寺院斋田收入的多年积累,其实法瑶本人并不奢华,而且持戒甚严,生活清苦,直到晚年,仍旧十分节俭。慧皎《高僧传》说,法瑶“年虽栖暮,而蔬苦弗改。戒节清白,道俗归焉”。
清雍正时编修的《浙江通志》卷九十九引用《吴兴掌故》的记载:“法瑶,姓杨氏,河东人,元嘉中过江,遇吴兴沈台真,请居武康小山寺,年过七十,永明中,敕吴兴礼致上京。”法瑶往建康新安寺住持,似乎是七十岁之后的事,至于具体年代,《吴兴掌故》记载的永明中,应该是南朝齐永明年间(公元483年-493年),与《高僧传》记载的刘宋大明六年(公元462年)至少相差二十一年。
慧皎《高僧传》记载,法瑶于刘宋元徽年间(公元472年-476年)圆寂,享年七十六岁。倘若《吴兴掌故》的记载确凿,法瑶在七十岁之后,于南朝齐永明年间住持建康新安寺,那么,法瑶渡江时,按刘宋元嘉的最后一年(公元453年)计算,至多只有三十岁,何况刘宋元嘉年前后共计二十九年,再提前几年,法瑶来江南时就只有二十多岁,而慧皎《高僧传》记载法瑶游历山东、河南的时间是,刘宋景平年(公元423年),按此推算,法瑶应该刚刚出生,因而《吴兴掌故》的记载不尽可靠,还是慧皎《高僧传》的记载可信。
唐代陆羽《茶经》(据日本平安书林刻本)记载:“宋释法瑶,姓杨氏,河东人,永嘉中过江,遇沈台真,请真君武康小山寺,年垂悬车,饭所饮茶,永明中,敕吴兴礼致上京,年七十九。”陆羽记载法瑶的年岁,比慧皎《高僧传》的记载多出三年,但相去不远。“悬车”的意思,古代“喻日入之候”,指太阳落山的时候,既然“年垂悬车”,法瑶住持武康小山寺时,应该在七十岁左右。颇有意思的是“饭所饮茶”,每次吃饭都少不了茶,可见法瑶十分喜欢饮茶,堪称茶文化史上的佳话。
至于陆羽《茶经》说法瑶永嘉中过江,显然纯属原因不明的错讹。永嘉是西晋年号(公元307年-312年),自西晋永嘉末年(公元312年)至南朝齐永明元年(公元483年)法瑶住持建康新安寺,时间跨度有一百七十一年,误差大得匪夷所思。即便陆羽笔误,也不至于笔误到如此程度,恐怕多半是后来的抄本抄错,但历代竟然无人敢于纠正,甚是奇怪。
法瑶的著述有涅槃、法华、大品、勝鬘诸经义疏,最著名的是涅槃经义疏,辑录在大藏经《大般涅槃经集解》中。法瑶是佛门涅槃宗的一代宗师,史学大家汤用彤著有研究专论《释法瑶》。涅槃宗以阐述弘扬《涅槃经》为要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涅槃宗有顿悟和渐悟两种方法论,汤用彤说:“法瑶师为渐悟家”,法瑶主张渐悟,认为佛性必须经过修习定慧才能悟知。
2016-05-15, 20:57 由 游魂
» 人生在世,所为何来?(空我道旨要)
2015-06-11, 18:19 由 游魂
» 以茶送走的一天
2015-06-11, 18:05 由 游魂
» 较量:中国和日本的第一首白话诗
2015-06-09, 10:55 由 游魂
» 即兴《无题之诗》(朵渔诗集《最后的黑暗》悦读中。。。)
2014-02-27, 00:11 由 君临
» 我的宇宙观:创一新字,代替老子的道,成就我今生的修行
2013-12-19, 00:37 由 君临
» 四滴茶
2013-12-19, 00:33 由 君临
» 女史(二十六):茅司
2013-12-07, 13:11 由 雨雨1980
» 一首好诗的凄美传说
2013-12-07, 13:05 由 雨雨1980
» 逍遥谷游心录
2013-12-05, 14:11 由 君临
» 随身卷子(乙本)1
2013-10-31, 22:56 由 杨典
» 钟颂——悼念广陵琴家林友仁先生并记二三事
2013-10-31, 22:53 由 杨典
» 薛仁明:太史公與孔子覿面相逢
2013-09-27, 19:30 由 薛仁明
» 新书《随身卷子:百衲本笔记野史、诗、念头与妖灯鬼火录》出版、目录、序言与预售地址
2013-09-14, 14:54 由 杨典
» 单鹄寡凫——汉人刘歆与宋人虞汝明对琴史的误读
2013-09-14, 02:45 由 欧南
» 展览馆不会空空的
2013-09-12, 21:46 由 克文
» 十三首摇荡心目的微型诗
2013-09-06, 23:28 由 君临
» 《知觉》2013年8月刊总第23期
2013-08-01, 15:25 由 酸枣小孩